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世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卓 《教育科学》2000,(2):59-61
职业指导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职业指导理论模式。对西方职业指导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对我国职业指导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西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指导理论模式的历史沿革,探讨职业指导的目标与功能的拓展与延伸的发展趋势。 一、目标取向的拓展:从人尽其才到职业满足 职业指导的理想目标是通过职业指导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这是匆庸置疑的,也已为人们广泛认同。但何为人职的最佳匹配?这是职…  相似文献   

2.
人职匹配是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主要涉及职业兴趣、取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人格方面的匹配。对已有人职匹配理论综合分析后,提出建立基于能力倾向的人职匹配理论。应大力发展有关能力倾向的客观性测验,并建立能力倾向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职业选择或专业选择中,应首先从能力倾向出发,兼顾职业兴趣、职业人格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指导百年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多种指导理论。其多偏重于对“人”在职业中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而缺少对职业存在模式、职业演化发展规律、“人一职匹配”本质特征等“职业”问题的研究。因此,需要在引入职业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理论的整合,构建包含对“人”的分析、“职”的分析和“人一职匹配”演化发展过程分析在内的新的职业指导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依赖于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指导人员在正确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坚持人岗匹配原则、助人自助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和素质培训,同时为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提供科学的指导性意见,最大程度促进人才供求双方的人职有效匹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职业指导理论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职业指导理论主要包括两大类:匹配模式和过程模式,本文介绍不同理论流派的发展概况;不同理论流派对职业指导实践的启示:强调人职之间的符合性、强调指导的有效性;以及传统职业指导理论中存在的问题:静态理论与动态社会的矛盾、缺乏对"主体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职业指导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人选职业和职业选人的矛盾十分突出。旨在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就业的职业指导率先在美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应运而生。1918年,“职业指导”被定为美国中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入手,运用“人职匹配”理论,抓住人格特点与职业的匹配关系、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两个重点,阐述个性化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职业指导产生于西方,起初它只局限于人职匹配的探究,后来人们发现职业指导的功用并非简单的指导选择职业,而是在指导人生,因为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指导重在教育,它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以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基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了美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历史和经验,并对照当前我国各类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提出了学校职业指导中要厘清教育与援助的关系、职业满意与人职匹配的关系、升学就业职业指导模式与个性发展职业指导模式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系统化、人本化、专家化、多样整合、全程化、企业化、法制化、技术化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八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职业指导是促进劳动就业、实现人职最佳匹配的“金钥匙”。本文针对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分析职业指导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残疾人就业中的职业指导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