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陕西教育》2002,(8):32-3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听话、说话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必须下功夫的一项教学内容.口头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发展书面语言,要提高"写"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抓好说话这一触发点,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 一、从"说"入手,为"写"做准备 "说"是"写"的基础.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系统,是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结束拼音教学后,一年级学生已掌握了百余个词语.进入识字教学后,可以同时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3.
重视说话教学,加强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由于它在训练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还不强,这就导致学生中善于说话的人不多,影响了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乐说",最终实现"会说"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飞跃 《成才之路》2012,(35):18-18
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离不开说话。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运用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说话能力。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语文教学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师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现代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口语教学是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它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甚至有的学生怕讲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现行《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见,听话和说话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听和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关于听话、说话教学的要求,"大纲"已有具体规定.我们要认真执行大纲有关规定,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听话和说话的教学要求是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和良好的听话、说话的习惯.学生一入学就要教他们学听普通话,学说普  相似文献   

9.
以说代讲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王二小》教学一得○同心县城一小马占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  相似文献   

10.
适应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加强和培养学生能力,是成人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严峻的课题。训练的第一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朗读式的说话能力;训练的第二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复述式的说话能力;训练第三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说话能力;训练的第四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指令性"的说话能力。成人中职学校要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说话氛围,训练、培养、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是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观察、活动、学习等教学途径、形式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与写的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给学生听话、说话的学习方法湖北吕时贵,刘成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增了对“听话、说话”这一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切实做好说话训练,教师必须循循善诱,鼓励小学生敢说话;精心设计,训练小学生能说话;加强指导,培养小学生会说话。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 (一)说明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当前每个语文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应该"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小学正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苏俭 《时代教育》2010,(7):273-274
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新挑战.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中职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从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培养学生"说话"的语感、指导学生"说话"的仪表、创设"说话"的内容、注重"说话"的形式等五个方面着手,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林国彪 《教师》2013,(27):68-68
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说话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会说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下列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说话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说、演结合是进行低年级学生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力求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促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更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为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教学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口语教学。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想说说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必须以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能说会道”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然而“能说会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加强说话训练,才能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以我多年从教所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