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同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科中渗透贯穿生命教育,语文课程责无旁贷。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如果努力挖掘,有效渗透,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悟中,感受到生命之美、丰富之美、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训练手段,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文教师要让朗读成为学生打开绿色生态语文课堂的金钥匙。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听课文录音,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语音之美;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活力之美;读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丰富之美;细读品味佳句,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神韵之美。让我们执掌朗读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陈清林 《教师》2014,(25):81-81
正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发展。语文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就像沙土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道德观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对于在教学中因学生体验独特而出现的意外,作者采取了及时锁定的办法:捕捉意外、利用意外、激发意外、延伸意外,并把意外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响亮地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见语文学科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语言能力的构建。语文教材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学习语言的海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下面笔者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色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作文写作学习课文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美育人,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坚持以美育人,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体验之美;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凸显核心素养之美;创设有序进阶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科思维之美;强化学生实践参与,彰显知行合一的价值之美。  相似文献   

8.
保广花 《青海教育》2007,(11):31-31
"新课标"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等全面和谐地发展,让语文课堂显现出和谐之美。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谐美呢?一、学习方式的和谐美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更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和学科知识的进步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课改的深化,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和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单调的灌输课堂逐渐开始往有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本文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构建这样一座"互动之桥"做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生态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要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关注学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来营造生态阅读氛围、开展"生态阅读"活动、推进"生态阅读"深度,从而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阅读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形,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字之美,体味意境之美,进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和谐境界。而巧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始终处于灵动状态,拓宽教育视野,长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并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的课堂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和谐课堂的"源头活水"就是教师对学生满含爱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富有美感魅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也应该充满美感。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任务的特点,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通过语文的教学方式,设计和设置相关语文教学审美活动和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其课堂充满着浓郁的审美气息,把师生间的知识传授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使课堂充满浓浓的美感,让学生得到感染和陶冶,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盛世 《广西教育》2008,(28):51-5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教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我认为,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淡化师生的角色意识,让师生始终在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由个性的舒展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真实和谐、开放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生成,倡导生成性教学。因而,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生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青丽 《小学生》2013,(2):72-7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不断提高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等路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何伟君 《教师》2011,(17):62-62
语文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营造课堂的情境之美,平等宽容的和谐之美对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营造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的和谐之美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