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10页“观察物体” [教师甲] 选择比学生略高的书柜置于教室一角,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认识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 (1)请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书柜的侧面进行观察:一人站在地面上观察,比书柜矮;一人站在方凳上观察,比书柜高。在两个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请同学猜一猜两人看到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教师在学生相同与不相同的胡乱猜测中,表扬了猜对的学生,猜对的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没有猜对的学生无可奈何地接受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片断描述一: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片断描述一: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 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你会看到“哆啦A梦”的什么样子?(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相似文献   

5.
情景描述一个男生上来,演示了他所站侧面,并分别贴上相应的卡片。老1.最多看到三个面。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这时,老师强调:“先找到物体的正面,再确这节课的观察对象——一个—师又请“只看到一个面”的学生举定它相应的上面和侧面。”长方体的大纸箱醒目地摆在教室手。这一次,只有两个学生举手。学生找的物体有铅笔盒、课中央,学生们分组坐在教室的四“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桌、讲台等。有一个女生找自己身周。果?”体的三个面贴上卡片,老师特别展“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一个女生又上来,她站到不同示了她的“作品”,并让小组长给她…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其规律的过程 ,并合理清晰地描述这一规律。(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3 情感态度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起疑1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6个女同学排成一横排 ,如果要在两个女同学中站一个男同学 ,看哪些男同学速度快能站到要站…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4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数学课。 (板书:认识物体)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吨的认识》(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第六册第47~49页)时的教学片断实录。(课一开始,教师就在教室讲台两边各放了一个重25千克的大米袋。)师:同学们,你们能搬得动25千克的物体吗?生:(齐)能。(大部分学生神情中充满了自信,只有少部分学生脸上露出怀疑的神情。)师:那就请同学们试一试。请你们排成两排,分别来搬一搬这袋大米。(同学们有的只能拎起米袋的一角;有的小女孩用尽力气也不能把大米袋挪动一下;有个别大男孩想逞一逞能,用尽吃奶的力气,涨红了小脸,也只能把大米袋搬离地面一点点,想坚持一会儿都不可能。他…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136页图6—3所示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笔者作了改进: 如图所示准备好器材、装置(液体备好水和酒精,先用水做,再用酒精重复一遍)实验时,由两位同学上前分别观察物体C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弹簧秤A、B的读数,并请其余学生作好记录:(1)在图示位置,(2)通过滑轮缓缓下降到刚要与  相似文献   

10.
正【"望":病例观察】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一课的片段实录。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牙膏外壳、药盒等各种长方体。师:想一想,观察一个长方体时,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1:最少能看到1个面,最多能看到3个面。  相似文献   

11.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了一节数学课,课题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20页)。这节课的一个数学目标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上课的是课程改革实验区一位比较优秀的教师,参加过新教材的理论培训。课前准备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6个学习小组,座位作了调整,各组分别围着课桌而坐,桌子上摆满了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牙膏盒、螺丝帽、齿轮、玻璃杯、乒乓球,还有金字塔的模型等等。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物…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 ̄9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游戏:猜一猜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大朋友。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的背面)猜一猜她是谁?生1:是你,张老师。生2:我猜也是张老师。师:是不是张老师呢?咱们接着看。(随着镜头的旋转,教师的正面出现)你们很厉害呀!怎么从背面都能认出我来?生3:我看老师的身材和…  相似文献   

14.
如何用《课标》对过渡教材实施教学 ,为今后与新课程接轨做好准备 ,我县举行“渗透课程标准精神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研讨会 ,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听了刘老师执教的《圆柱、球》人教版六年制第一册P73的教学颇受启发 ,请先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师 :前天老师要求大家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体形状 ,哪些物品的形状相近 ,并带几样过来 ,大家都带来了吗?生 :(激动地齐答)带来了。师 :把带来了的物体先放在一起 ,请各组把收集到的这些物体按形状分开(学生跃跃欲试)。师 :(手指学生分好的长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生1 :因为它们都有六个面。生2…  相似文献   

15.
一、黑白物体吸收辐射热对比实验 五年制课本《自然》第七册《热辐射》中有一对比实验:“用同样的白纸和黑纸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两手  相似文献   

16.
一、故事蓄情巧引课题师:听你们老师介绍,咱们班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告诉我,谁写得最好?(让被推荐的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板书,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书写之笔顺与字的结构。)师:(对一位学生说)请你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名字——"母亲"。(学生板书:母亲)师:(对另一位学生说)请你写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最需要  相似文献   

17.
吕迎春 《物理教师》2007,28(1):39-39
众所周知,惠更斯(1629-1695)对碰撞问题作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在他的论文《论碰撞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中,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理想实验:设想一个人站在以速度u做匀速运动的小船上,另一个人站在岸上观察,船上的人两手分别拿着挂有相同质量铁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业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作业。如学习《春天来了》,我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写观察日记。学习《大熊猫》,我让学生剪贴小动物图,观察图画写片断。学习《蚕姑娘》、《小蝌蚪我妈妈》,我让十多个“生物迷”养蚕、养蝌蚪,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及生长规律,并学会作观察记录。 (二)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做小实验来完成作业。如学习《刻舟求剑》,我就让学生课后叠一只纸船,在水盆里演示一下并思考“刻舟人笨在哪里?聪明人应该怎样办?”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人笨在不该在走动的物体上作记号来找不动的物体。聪明人应该利用不动的物体为  相似文献   

19.
“水的浮力”(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的教学重难点是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即引导学生探究出“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下沉”。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做了把木片、塑料、泡沫、牙膏皮、石头、橡皮、硬币等常见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一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我们看到,许多自然教师到此为止,没有引导学生领会“在同体积的情况下与水  相似文献   

20.
人和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两只眼睛观察到的世界是立体的,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和精细。成年人双眼瞳孔大约相隔6.5厘米,观察物体(如观察一本竖立着的书)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左眼看到书的封底,右眼看到书的封面。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