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赛前集训血乳酸浓度来反映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针对灵敏因子、速度耐力因子与力量柔韧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较低,而速度爆发力因子及腹肌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适中。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5,(3):30-32
多球训练是羽毛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多球训练,能够增加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以及实战能力。对于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而言,多球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训练更接近实战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的陆地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发现,旨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中,运动强度安排得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后程无力的现象。因此,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4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一般性间歇训练,大强度间歇训练和反复跑练习方法以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5.
探索短距离速滑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理论认识与训练特征,对解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后程降速问题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的理论认识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手段选择在陆上准备期、冰上准备期和竞赛期具有不同,但只有在竞赛期速度训练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专项速度训练;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用重复训练、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等方法,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上88.2%教练员所采用的速度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速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上38.2%教练员每次训练都要求最大强度,50%的教练员少数要求最大强度,11.8%的教练员不要求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6.
曹洪宇  李军 《冰雪运动》2010,32(2):6-8,31
有氧训练是提高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良好的速度耐力基础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在比赛600~1000m段落降速较国外运动员明显,表明速度耐力不足是运动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改变训练理念,通过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有氧训练的质量有效掌握有氧训练的负荷;采用风阻式速度滑冰专项能力训练器、高住低训等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跨栏项目中,合理的平跑技术能为跨栏步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栏间跑速度的发挥。跨栏运动员必须重视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完善速度训练与跨栏技术的有效结合,同时,运用有效的快速力量训练手段,提高跨栏速度。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速度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速度训练手段的变换一直是国内、国外教练员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们采用改变刺激的强度、频率、周期等方法大胆实践,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的神经中枢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使少年运动员的短跑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要性,提示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要加强和重视速度训练单元,并贯穿运动训练全过程,同时探讨了中长跑项目速度训练的手段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罗旭明 《体育科技》2010,31(1):50-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运动表现为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短跑成绩,比赛最终的名次。采用文献资料法,就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系统,探求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短跑的速度耐力是以糖酵解供能为基础,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强弱的是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的优劣,而速度耐力取决于短跑运动员肌肉的糖酵解能力、抗乳酸能力以及脑细胞耐酸性的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杜智山  杨时 《体育科研》2009,30(3):86-88
通过为期1年对上海女子重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跟踪研究,总结击剑运动项目力量训练规律。经过专门化力量训练,上海女子重剑队员在绝对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和核心力量方面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击剑运动员最具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力量训练必须形成以速度力量为核心的力量素质系统;周期化训练同样适用于击剑项目力量训练;核心力量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核心部位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负荷中占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2.
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实验对比、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通过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羽毛球俱乐部青少年业余运动员2 0名,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组采取多球训练法,另一组采取单球训练法,训练周期为3个月。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试两组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心肺功能等身体机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监测两种训练方法实验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变化,以评定两种训练方法的运动强度。结果表明:多球训练组运动员的肺活量,以及速度、耐力和下肢力量明显优于单球训练组运动员,多球训练组运动员的运动强度明显高于单球训练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对跨栏跑速度训练的研究,发现跨栏运动员必须重视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必须重视速度训练与跨栏技术的有效结合,并提出发展快速力量有利于跨栏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跨栏跑是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项目,其爆发力是跨栏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跨栏跑爆发力的训练必须严格遵守运动训练规律,以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为依据,与专项特点相结合。本文对跨栏跑运动员爆发力及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爆发力及训练水平影响因素、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及跨栏跑爆发力评价原理与方法。为跨栏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水平落后的根本症结是速度耐力水平低。要想提高这一项目的成绩,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速滑短距离专项负荷训练特点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基础、训练负荷比例、弯道技术、力量训练、肌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速度滑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体能类的竞技项目,认为正确理解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规律,解决好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混养训练三者的关系,准确掌握生化指标与3种训练比例的关系,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关键,并给出了3种训练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6.
快速力量是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素质,具有力量与速度的综合特征。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运动员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快速力量就越大。决定快速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主要有:高频率的刺激、肌肉内协调性及肌肉间协调性、运动中枢同步调节能力、H型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面积和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影响快速力量的训练学因素主要包括:训练负荷、重复次数与练习组数、间歇时间与间歇方式等,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合理组合,将直接影响快速力量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体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认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近6个月的冰上训练阶段忽视力量的训练,致使已获得的力量能力产生消退,是我国速滑运动员虽具有优良的力量能力却不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阐述了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循互补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原则,促进滑行技术提高的原则,符合专项需要的原则,符合个性化发展等力量训练的原则;提出结合速滑专项特点制定专项力量训练计划,根据周期特点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科学化安排力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的途径。对促进速滑教练员力量训练理念的更新,创新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刘万廷 《冰雪运动》2007,29(4):9-11,18
世界速滑强国高度重视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已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阐述速度滑冰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特点,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系统训练的原则,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特点,提出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