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客里空”     
“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客里空”原文为喜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客里空得知前线总指挥的  相似文献   

2.
“客里空”,就是无中生有,弄虚作假。这已成为当前我国新闻报道中败坏新闻声誉、引起受众强烈不满的严重问题。 “客里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作家柯涅楚克(乌克兰人)于1942年创作的剧本《前线》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个捕风捉影、捏造情节、弄虚作假、能从电话里看到对方流出了热泪的战地新闻记者。后来人们就把新闻界中类似这位记者行为的歪风叫做“客里空”。  相似文献   

3.
"客里空"是前苏联文学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好吹嘘的人"。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不亲临现场,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一九四四年,《前线》先后在解放区演出,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评《前线》的社论中,批判了客里...  相似文献   

4.
说起客里空,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知道,他是前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写的一个题为《前线》剧本中的人物。有一名叫客里空的记者在前线采访时,不经过调查了解,整天呆在指挥部里捕风捉影,弄虚作假,杜撰空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1979年第3期杨放之同志的《党报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写道:“延安解放日报曾经发表《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社论,这篇社论是经过毛主席亲自修改的。社论中批判了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弄虚作假,信口开河名叫客里空的记者,要大家引以为戒。社论发表后,在党的新闻工作者中,广泛掀起了反对客里空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客里空"是假新闻的代名词。客里空这个虚构的文学典型人物出自前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介绍,希望每  相似文献   

7.
姜文姬 《青年记者》2009,(14):47-48
“客里空”是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专门编造假新闻的代名词。从1947年6月山西《晋绥日报》提出要在新闻阵营里肃清“客里空”开始,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却尚未见到新闻打假胜利的曙光。不但如此,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自2001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客里空”奖新闻评选活动,这些“客里空”新闻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娱乐等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2008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客里空”奖新闻(2008年十大假新闻)作品入手,  相似文献   

8.
提起“客里空”其人,新闻界同仁、尤其是老一辈 人士是并不陌生的。他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剧作《前线》中的人物,是一名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战地记者。正合我国一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早在1947年夏季,解放区新闻界就曾开展过反对“客里空”运动,当时各新闻机构都纷纷检查失实报道,并公开作自我批评,同“客里空”进行了短兵相接的交锋。 流光易逝,那场交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照理说,“客里空”其人早已垂垂老矣,然而,他的中国同道们却不甘寂寞,依旧承袭“客里空”的手法,不时地在我们传媒中制假添乱,引起受众对…  相似文献   

9.
2008年十大假新闻又新鲜出炉。《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六甸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等十篇“力作”“光荣”入选。2007年“圈养虎变身‘野生虎’”的新闻还让我们记忆犹新,2008年的假老虎又重新出山,众多记者为何会冒险求“名”?都是假新闻惹的祸。客里空是前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名剧《前线》里的一个人物.这位记者先生写新闻凭想象瞎编乱造,闹出不少笑话。后来新闻界有人就把写假报道的记者和道听途说、弄虚作假的新闻都称为客里空。  相似文献   

10.
1947年3季度,解放区新闻界办了一件大事:反对“客里空”。当时还不多见“运动”一词,如果对比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标准,完全称得上一次反对“客里空”运动。对新闻界来说,这是一次思想上的基本建设。“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名剧《前线》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品质恶劣的新闻记者。他善于“捕  相似文献   

11.
"客里空"是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专门编造假新闻的代名词.从1947年6月山西<晋绥日报>提出要在新闻阵营里肃清"客里空"开始,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却尚未见到新闻打假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客里空。作为一个记者.他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并且活灵活现。近读两则新闻.笔者颇感相似:  相似文献   

13.
“客里空”这个词儿,对于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可能是陌生的。它出自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作家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新闻记者名叫客里空的形象。这个记者无中生有,瞎编硬造,能从电话里亲眼看见戈尔洛夫将军泪流满面,而且活龙活现地把这写进新闻。从此,客里空,就成为一切写假报道的记者、虚妄谎报的作风和道听途说、不真实的新闻的代名词。这出话剧在中国解放区党政军民和新闻界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不少党政军机关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一次基本建设 1947年3季度,解放区新闻界办了一件大事:反对“客里空”。当时还不多见“运动”一词,如果对比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标准,完全称得上一次反对“客里空”运动。对新闻界来说,这是一次思想上的基本建设。“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名剧《前线》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品质恶劣的新闻记者。他善于“捕风追影,道听途说,片面夸大,肆意拔高”,给《前线》的主角戈尔洛夫——一个刚愎自用,拒不接受新鲜事物的将军,帮了不少倒忙。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向全党干部推荐阅读这个剧本(同时推  相似文献   

15.
"客里空"早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个常用词,人们借用它来泛指假报道、浮夸作风和弄虚作假的人.而最先借用这个词的是《晋绥日报》,由它发起,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在各个解放区同时开展了一个声势很大的反对"客里空"运动.离现在,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角色之一——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剧本在苏联发表于一九四二年九月.延安《解放日报》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连载了萧三的中译本,六月一日发表社论《我们从科尔内楚克的<前线>里可以学到些什  相似文献   

16.
客里空(Крикун)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Корнейчу?к)的话剧《前线》(Фронт)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的名字,中文音译为"客里空",俄文意为"乱嚷的人"、"好吹嘘的人"或"绕舌者"。在剧中,客里空被塑造成一个阿谀奉承、不到实地采访、编造新闻的记者形象。  相似文献   

17.
周桂清 《青年记者》2017,(15):104-105
今年是《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70周年.《晋绥日报》作为当时解放区的一份区域性报纸,通过自下而上主动反“客里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肃清虚假新闻报道,创新新闻编辑手法,树立了真实客观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锤炼,《晋绥日报》成为新闻媒体中的知名品牌,在全国家喻户晓.当今全媒体语境下,反“客里空”运动对传统媒体回归新闻、杜绝虚假新闻、坚守真实客观性报道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杂志在刊载2003年十大假新闻时,有个特别说明,说的是:非典肆虐期间,不少权威传媒的报道严重失实,“这些新闻和事实相差甚远,毫无疑问应列入假新闻范畴,甚至还有望被评为2003年度客里空最假新闻奖”,但由于它们“都是依据权威新闻源而发稿”的,造假的板子不能打在媒体和记身上,因此,拟“报请有关部门授予‘2003年度假新闻特别荣誉奖”’(见该刊2004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9.
驻守在老山前线的35255部队战士张礼文,今年才20岁刚出头。近年来,他先后被全国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因而被人们誉为“战士记者”。小张是1984年1月从四川省铜梁县参军入伍,来到老山前线的。在前线,经常有新闻发生,有战斗的捷报,有干部、战士的英雄壮举,有后方亲人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无时不在激动着张礼文的心。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想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20.
虚假新闻是新闻界割之不尽的毒瘤,挥之不去的阴影,难以磨灭的耻辱,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从1947年《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到当前开展的新闻打假,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然禁而不绝,制而不止,足见虚假新闻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