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校创办于乾隆初年,200多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拥有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学校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传承工作中,围绕“真、善、美”的宗旨,树立了“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文化艺术教育办学理念,明晰了“传承汉水文化、开发艺术潜力、培养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思路,围绕“加强文化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长芬 《现代教学》2015,(Z1):35-36
立足"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校以文化建设为基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保障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一、环境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个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技术教育元素,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翼”结构,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路径,打破课内与课外、技术与人文的界限,开发“技术+文学”“技术+文物”“技术+建筑”“技术+工程”系列的具有技术色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实现方式和策略上,设计“明晰原理,情境融入”“滋养品格,多角度解读”“模仿制作,经典工艺传承”“承陈出新,文化附加”等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将浓郁的文化底蕴融入技术活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它们共同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成为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落实文化育人,提振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品格,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和贯彻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  相似文献   

6.
李丹 《中国德育》2024,(5):74-7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丰富的形式和途径。我校立足“科学内涵+人文精神”的宗旨,以STEM项目为学习载体,自主构建出以科学学习为核心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该课程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珍视和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一所快乐学校,让师生快乐成长,是笔者的教育理想。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让每一个师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传承农家文化,弘扬农家文化精神,让农家娃学农、知农、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天津市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天津市“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被誉为“国手摇篮”和“体育明星学校”,学校秉承“建特色校、精品校”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以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特色活动为依托,逐步完善“五学并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学经典”“学书画”“学民乐”“学武术”“学棋弈”,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课堂。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试点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教育只有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凝结为国家民众的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我们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物质形态、制度典籍、节日仪式、日常行为中。为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融入。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是"立人",这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相吻合。学校要善用这些资源,将传统文化中所倡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现代教学》2015,(Z1):81-82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文化认同、形成价值观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提出"适应教育",建立艺术人文中心,构建促进学生心智转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一、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本。为此,我校通过建立艺术人  相似文献   

13.
张萦 《广西教育》2008,(10):27-27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管理者所应考虑的。为此,从2004年起我校就开设了以学习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永不干涸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营造“一校一品”的格局,黑河市实验小学把“精选国粹特色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确立了“1+X”的特色办学模式,“1”是指开展师生经典诵读和主题阅读特色活动,“X”是指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武术、戏曲、书法、国画、嗣棋等精选国粹特色课程。这一特色项目意在培养小学生的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现已形成诵读活动常规化、阅读活动特色化、特色课程鲜明化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制,改进学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养成教育与道德实践、课程文化引导与研学游体验、环境育人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对学生的教育不像知识传授、不像道德说教、不像行政命令,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我校班主任很注重发掘、培植班级文化,传承学校精神文化积淀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及学校的培养学生目标,(有传统美德,有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呼家楼中心小学始建于1962年,学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多年来,学校秉承"快乐与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为宗旨,倡导文化办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去感染、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教育探究活动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双重意义。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有赖于学校场域与博物馆场域具有耦合作用。根据萨奇曼的探究模式,博物馆教育探究活动实践可分为探究前、探究中、探究后等活动序列实践,在此过程中,可以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途径,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