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女子世界》是晚清革命派所创办的以女子为读者对象的极具影响力的刊物,女子教育方面的思想可概括为:"兴女学",对女子进行德智体教育;"倡女权",对女子进行男女平权教育;"反缠足",对女子进行身体解放教育;"铸新魂",对女子进行革命教育。该杂志所倡导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对于女子增进智识、恢复权利、身体解放和承担民族国家责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女子世界》是晚清革命派所创办的以女子为读者对象的极具影响力的刊物,女子教育方面的思想可概括为:"兴女学",对女子进行德智体教育;"倡女权",对女子进行男女平权教育;"反缠足",对女子进行身体解放教育;"铸新魂",对女子进行革命教育。该杂志所倡导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对于女子增进智识、恢复权利、身体解放和承担民族国家责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近代女子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存在时间也普遍不长,但起点很高。那么这种高起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女子大学为研究对象,并以金陵女子大学的内部职权体系为例,探讨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对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女子大学特别是教会女子大学徘徊于宗教与世俗、政治与教育、市场与学术之间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子教育真正意义上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初期政府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将女子教育平等的内容列入到学校教育制度中,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第一次使男女教育平等权在法律上得以确认。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和清末时期的女子教育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女子教育的出现便是一项很大的进步,清末的女子教育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具体来看,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在法律保障、教学设计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广大进步知识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批判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大力兴办女子学校,推广女子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显示了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把妇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了"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二是兴办女子学校,鼓励男女同校学习,把妇女从被剥夺受教育权的境地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通过其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向我们系统地表达了他独有的女子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他提出女子应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对女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有别于男子、适合女子自身特点的,有利于女子各方面素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卢梭的女子观和女子教育观无疑对当今世界的女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闽台女子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史和两岸文化研究中颇具特色的一页。文章以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和台南应用科技大学为例,对闽台女子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生源师资和就业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女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晚清女子教育与女子职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近代实业教育思潮的兴起是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女子职业教育实践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中国门户被打开,女子教育的问题也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被提出来。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之一的郑观应对女子教育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他反对溺女、反对裹足,要求男女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主张让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等等,为中国的女子教育作出了贡献;但他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旧观念,认为女子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12.
中年是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人生阶段,中年职业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上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稳定,并通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取得了一定成就,受到职场的重视和信任;由于被信赖、被依靠,责任和压力聚集在一起,加之生理自然规律的发展,中年职业女性或许会更早进入更年期。大部分的中年职业女性对于更年期有着一定的心理恐惧和排斥,但是更年期是女性必经的一个阶段,如果中年职业女性能科学地了解更年期,就可以理性地应对更年期的各种症状,更好地管理自己情绪和健康,更加和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平安地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芬兰近年来在建立平等化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以女性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而闻名于世.高等教育对芬兰今日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芬兰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今天,芬兰女性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活动,提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考查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女性的属性特点,探讨女性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一个方面揭示女性形象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借以探寻女性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注重探寻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在小说《日用家当》中,爱丽丝.沃克成功塑造了一位代表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母亲。在母亲和大女儿围绕旧"百衲被"发生的冲突的过程中,母亲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母亲这一角色体现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并竭力捍卫传统文化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般都解读为"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同他们共处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伺候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对付的"等等,大多视女人为卑劣小人,极度鄙视和憎恶之。这样的解读其实是对《论语》原意的误解,也与儒家思想情感不合。将此句理解为"只有部分女子和老百姓是要谨慎教育的"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女性主义文论研究表明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早已深深地打下了性别歧视的烙印 ,传统而规范的语言通常还是传达大男子主义、奴役和驯服女性的工具。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本文通过分析夏洛特· P·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的叙述手法 ,说明女性完全能够通过改造所谓正统规范的语言 ,以达到自我言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王建诗歌题材的摄取来审视王建,认为他是中唐写作妇女题材的独擅胜场者,他以优柔之性善观妇女之事,善体妇女之情,秉持一颗平等之心称颂她们的人格品性、灵心慧质。并善借妇女诗作映射若干社会问题。王建的诸多妇女题作以格幽思远的品质独具史料的文化价值。王建对女性的可贵态度缘于道家思想的滋养,恢复大雅精神的文学主张以及“跋涉畏途”的人生阅历。  相似文献   

19.
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海峡两岸女作家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台湾作家杨千鹤的《花开时节》、张洁的《方舟》和王安忆的《弟兄们》都描写了三个女性之间的交往,构建了女性三人行的乌托邦。女儿国的构建是女子反抗的重要方式,女子通过寻找同性之向的安慰借以对抗传统男权的压迫,然而女儿国是一种乌托邦,姐妹情谊是不堪一击的。  相似文献   

20.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