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时间把“新闻”和“历史”清晰地区隔开来,同时,又把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总有一些新闻作品穿透时光的岩层.把当年稍瞬即逝的新闻凝固为永恒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新闻作品的基本价值取决于原始的自然的信息质量,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能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地延伸与拓展;如果说原始的自然的信息是新闻传媒的肉体,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足新闻传媒的灵魂。因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理应旗帜鲜明地把导向性视为新闻价  相似文献   

3.
异军突起苏联新闻摄影是多民族的,摄影记者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民族特征。从60年代后5年起,苏联新闻摄影中立陶宛学派异军突起,以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与其它学派相区别,赢得世界摄坛的关注,引来各国摄影杂志接二连三的介绍和评论。那时的年轻摄影爱好者——卡乌纳斯基摄影俱乐部的成员苏特斯库,昆丘斯及其同事们都表现了创作的新观念,把他们共和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劳动、休息、农村中的劳作纪录在照片上,创作了本民族人民的肖像。他们的作品被人们誉为抒情报道摄影,或者艺术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4.
新闻·信息·信息量艾风自从80年代初期把信息概念引入中国新闻界后,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不断地在呼吁要扩大新闻信息量。在国内各大报都已扩了版,少数报纸甚至已扩到每天16版后,但扩大新闻信息量的效果却并不显著,其原因何在?随着我国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记者曾两次前往北京西郊拜访了新闻界前辈穆欣同志。这位新闻老战士,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了48个春秋。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曾随军转战南北,采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尽心竭力为发展党的新闻事业操劳。只是在“文  相似文献   

6.
新 闻作品的魅力一在真实 ,二在生动。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那么 ,赋予生命的活力就是生动的语言了 ,但凡上乘之作 ,都离不开“生动”二字。把新闻写活说起来容易 ,但写起来却常常是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人忽略了新闻的语言艺术。这些人运笔只偏重叙述 ,写人与景物缺乏形感 ;表述人、事、场景缺乏动感 ;表达感情气氛缺乏情感。不能巧用叙述、白描、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导致作品干瘪无趣味 ,甚至味同嚼蜡 ,哪里还有文采可谈呢。其实新闻作品的艺术魅力大都潜藏在“三感”之中 ,写作时只要由始至终地注重动感、形感、情感这三…  相似文献   

7.
写新闻作品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笔者认为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新闻角度的立意、选材和表现角度入手,体现立意有亮点,选材有重点,表现要巧妙。立意要有亮点。新闻注重一个“新”字,这个新也要包括新闻角度的新颖。一篇新闻作品,立意角度是否新颖,是否有亮点,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所在。记者面对同一事件如果不从新颖的角度作新闻报道,肯定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读者厌烦。前不久,深圳市公布劳动力市场价格,对这件事,很多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几乎千篇一律地报道深圳市劳动  相似文献   

8.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新闻工作者,把眼光投向了西方新闻,脱离中国实际。一味地研究、模仿。结果,“研究”钻进了死胡同,“模仿”使自己的新闻作品减“产”了(当然,结合国内外实际作透彻的研究并加以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也不乏其人)。这是为何?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把握住新闻的普遍规律和新闻的特殊规律。不庸讳言,我曾极力强调过“新闻价值”。随着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11.
题材、主题和报道形式是构成新闻作品的基本要素。一篇优秀新闻作品产生的过程,正是传播者选择题材、提炼主题、选择报道形式的过程。本文仅就新闻的选择过程作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同行诸位。  相似文献   

12.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13.
怎样把我们的新闻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我觉得要明确一个目的,适应四个需要,实现五个转变。明确一个目的明确一个目的,就是我们新闻改革的全部目的,是为了适应新历史时期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服从于党的总目标、总任务。这个总任务就  相似文献   

14.
小序新闻改革的步伐还不曾与时代的鼓点相合。然而,无可阻挠的趋势已冲击着版面上的千篇一律。我们注意到不甘自囿的、跃跃欲试的,很多是年轻的同行。这一代人是格外地幸运了。天时、地利任他们松缓地舒展身子。我们也绝不低估他们的劳绩。那些有所思考和追求的作品给人以启示和联想。成功却未必成熟,其中某些经验与失误,是共同的题目。这就是《新闻业务》所以要特辟“新人新作”专栏对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文章给予推荐、评介。你若有意于此,不妨把正尝试的各种体例的新闻(尽量短些),包括不同见解的评论寄来一读。这里是一块待耕的园地。欢迎你走进新闻探索者的队列!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现实中犹如置身于瞬间多变的万花筒里,眼花缭乱,而新闻本身又要求记者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判断,这就难免出现雷同、肤浅、一般的作品,所以人们说,新闻稿件本身是“遗憾的作品”,总是不能从从容容地尽可能地写得完美,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认为,注意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就有可能对客观事物做出尽可能的深层次反应,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同凡响的主题来。  相似文献   

16.
李宏 《中国广播》2014,(3):95-100
由香港电台制作的《杀·迷途》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网瘾背后》两个广播特写分别获得2013年、2010年亚广联奖新闻类大奖。这两个作品有许多共同点:一是都选择了青少年问题题材;二是都以广播特写的手法来报道新闻事件、新闻现象,分析新闻事件、新闻现象背后的原因;三是都从解决问题的立意出发采访、制作节目,都并给以希望,让听众从悲剧中感受到光亮。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全省广播电视奖评选工作已经揭晓,一批优秀新闻作品脱颖而出,受到表彰。 评选优稿,每年进行一次,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从全省众多的新闻作品中选  相似文献   

18.
赵毅 《记者摇篮》2000,(4):43-43
我国新闻摄影名家蒋齐生曾说:“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的审美价值结合为一体”,因此,图片新闻是形象地记录时代与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的核心和灵魂是新闻图片一般来说,图片新闻由三部分组成,即新闻图片、标题和文字说明。也有些图片新闻只有图片和标题,有些则只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然而,无论图片新闻有几个组成部分,其核心和灵魂都只能是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9.
一新闻是客观实际的反映,报纸是当代国家生活、人民斗争的活的历史。我们的国家生活是朝气勃勃丰富多彩的,我国人民的斗争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六亿五千万勇敢勤劳的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变着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国家正在越速成长。真实地、正确地、及时地把这个伟大时代的风貌、把这个伟大事业的进展记录下来,传播开去,推动这个伟大的事业不断地前进,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七期《新闻知识》发表了张中山同志的《努力提高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读后颇受启发。但觉意犹未尽.故作续貂。企盼同仁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把提高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当作攀登的目标。要提高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需先搞清其内涵是什么。我们知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所谓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即指新闻作品的文化含量。新闻作品的文化含量愈大,则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愈高;新闻作品的文化含量愈小,则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愈低。那么,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