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归消息的主体地位迎接新一轮报业竞争彭朝丞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如果说,从前几年的“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中,兴起的花边新闻、透视新闻、长通讯、大特写热,已使这种竞争在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2.
李忠昌 《新闻界》2004,(3):21-23
1997年后,西安报业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报业竞争的帷幕渐渐拉开,很快地与成都、广州、南京等地并列为中国报业大战的发源地和主要战场。审视西安报业发展的历程,检讨西安报业竞争的利弊得失,或许会对我们了解中国报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尚存在的种种缺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报业来说,2005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伴随着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中国报业正由超常发展转向常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大战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报业转型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时期报业应对转型挑战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4.
列位看官切莫紧张,本文所称的“谍影”一词,纯系借用,用以指代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被人提起、却又时时在发生的现象。 这些现象,与人们大多谈论的新闻策划、营销战略、发行大战等市场竞争不同,没有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公众话题,没有成为热火朝天的擂台大赛;但在圈内的私下场合里,却往往是类似佐料般的话题被津津乐道。在各媒体,上上下下一般也是对内多加防范,对外心照不宣睁只眼闭只眼── 也许,这是“竞争”所难免之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三版给出的定义,“竞争”一词就是指“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  相似文献   

5.
徐再杰 《新闻知识》2001,(Z1):15-16
未来几年,深圳报业市场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报业大战。外地报刊凋集大兵团来深抢滩登陆,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烽火硝烟连天涌”。 在这场报业大战中,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胜战准备。对新一轮的报业竞争作出正确判断,在“劲敌”面前,拿出我们最尖端的武器,最高超的武艺,最有效的“杀手锏”,夺取战斗的胜利。 现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报纸,是报业的根基.报人的生命,要以报为业以报为家。 社会以人为本,报人以报为业,没有报纸,就没有报人,没有报业,没有报纸广告,报社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物业、三产业都是…  相似文献   

6.
去年冬天,南京气温骤降,而报业的价格大战却越来越火。《江苏商报》以每份2角的价格首开南京报业价格大战的先河,随后《现代快报》售价每份仅1角。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仅南京地区就拥有各类报纸36种,其中日报11种,报纸总数仅次于首都北京── 价格战:该出手时就出手 1999年5月份,《江苏商报》以每份2角的价格横空出世,无异于给本来就不平静的南京报业市场投下了一枚炸弹,挑起了报业的价格大战,致使南京的报业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人形象地将南京的报业市场称为“0、1、2、3、4、5”。所谓“0”就是指一…  相似文献   

7.
1999年,对中国的报业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继成都、南宁、西安、武汉之后,南京又爆发了报业大战。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这次报业大战持续时间长(从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竞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也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年中,南京的报业经过激烈的“震荡”和“洗盘”,“状况惨烈”。南京的报业竞争虽然是当今报坛的一朵浪花,但它带给新闻界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 0、1、2、3、4、5、”── 由报纸价格引起的思考 价格战是南京这一轮报业竞争的主要特征。早在1999年3月,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改…  相似文献   

8.
陈社 《传媒观察》2006,(5):51-5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优势,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当前,国内新一轮报业大战如火如荼,随着报业竞争的逐步深化,人才的流动也日趋常规化、国际化,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列位看官切莫紧张 ,本文所称的“谍影”一词 ,纯系借用 ,用以指代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被人提起却又时时在发生的现象。这些现象 ,与人们大多谈论的新闻策划、营销战略、发行大战等市场竞争不同 ,尚未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公众话题而弄得热火朝天 ;但在圈内的私下场合里 ,却往往是类似佐料般的话题被津津乐道。在各媒体 ,上上下下一般也是对内多加防范 ,对外心照不宣 ,睁只眼闭只眼。或许 ,这是竞争中所难免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三版给出的定义 ,“竞争”一词就是指“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卧底”打工的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报业竞争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愈演愈烈。报业市场已成为国内传媒业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市场。所谓“新闻大战”、“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发行大战”、“报价大战”、“广告大战”等竞争,早已司空见惯。而所有这些大战背后最核心的较量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报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报业的竞争之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印刷是传统产业,“传统”意味着具有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某些特点。不言而喻.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印刷业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当前.短印量与快速交活的印件日益增多.个性化与客户定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本地印刷厂之间,跨城市,跨国家的印刷厂之间,专业印刷厂与采用新技术的非专业印刷部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扩大信息量,确立新闻的主体地位伍进一在近几年的“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广告大战”、“发行大战”中,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中国报业的竞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要求这种竞争应在更...  相似文献   

14.
王京 《今传媒》2004,(3):56-57
每年十月中旬,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们便开始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来,用人单位也陆续来到学校开招聘会。2004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招聘人员全国约有30000人次应聘,但最后的录取名额只有200名左右(今年是近几年需求量最大的一年),竞争好不激烈,笔者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招聘与应聘的大战。  相似文献   

15.
漠北 《新闻知识》2004,(8):8-10
渐入佳境的郑州报业市场,经过几次明争暗战的较量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赢家 一个挑战者 二个补充者 几个观望者”的局面。面对全国新闻媒介令人目眩的变化和报业市场愈演愈烈的媒体大战,对于置身其中的媒体,没有人可以给竞争划定边界。从平凡走向非凡,并非是眼前的现实,但却是众多媒体  相似文献   

16.
1994年7月,我们随大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报纸展出团,出境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书报展.这在香港已是第五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了,而我省却才是第一次参展,参展的报纸,在陕西也只有《陕西日报》与《陕西人口报》两家报。在香港尽管远留时间不长,但出于职业的习惯,使我们有幸对香港的新闻界在接触中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港岛同行的报业有了初识,要说也只能谓之“一孔之见”.但却多少也对我们有些可供借鉴的启发。就像竞争是这个自由岛上的“润滑剂”一样,香港报业给人最深的印象也是竞争激烈。香港的报业竞争激烈,归根到底是争…  相似文献   

17.
储信艳 《传媒》2005,(7):16-19
目前中国同城报业大战激战正酣,其实中国只是一个分战区,纵观整个世界报业的发展,报业发达国家的同城大战之序幕早已拉开,甚至有些已经行将谢幕。我们不妨冷静观察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报业是如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以及他们的成败得失。这些“他山之石”也许可以起到“攻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报纸的“发行大战”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目前全国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南京、昆明等地则尤甚。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南京报业的低价和超低价竞争。1999年…  相似文献   

19.
报业“城池战”愈演愈烈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明 《传媒观察》2004,(12):10-12
广州、北京、成都、南京、武汉、天津、郑州……今日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报业大战。新的报纸挟着“雄风”乃至“杀气”加入,老报纸不停地改头换面,价格战、新闻战、版面战、发行时间战、广告战、人才战……,“八仙过海”、各使绝招,报业市场“狼烟滚滚,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逐渐席卷报纸印刷行业.其影响也开始辐射到内陆城市。在全国报纸印刷行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许多报社印刷厂由于决策果断、行动迅速.而在短短的几年间超越了同行.成为采用新技术的“标兵”,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印务总公司便是这样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