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林晓健 《语文知识》2000,(10):39-40
借代除常见的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外,在古诗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借代:一)以汉代唐。古人为文,重以古讽今;而唐代文人,为躲避文网,常采用以汉代唐之法,来影射唐代统治者。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此处“汉皇”实指唐明皇。诗中之所以选中汉朝而  相似文献   

2.
阅读唐代诗歌,经常会发现一些汉代名称,如“武帝”“李广”“楼兰”“昭阳”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借汉代唐”,即借汉代的名称说唐朝的事情。这种借代主要有以下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复合修辞格的涵义 所谓“复合”,是指在一起,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复合修辞格,是指有机结合地运用两种以上或两个以上相同辞格的修辞方法。 显然,这种复合修辞格是复杂的,合成的修辞方法。是同简单修辞格相对而言的。 所谓简单修辞格,一般是指运用一种辞格来描述事物或表达思想的修辞方法。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诗人用“汉皇指称唐皇即玄宗,为的是要委婉一些,这是运用了借代修辞方法,又如,“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这是以比拟的方法,把岸花和樯燕当作有感情的人求描写。象这类倏辞方法,其表现形式比较简单,修辞效果也比较单地一,因此可称为简单修辞格。  相似文献   

4.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探寻前事,通过描写金铜仙人被搬迁时对汉皇、故都的留恋,托古讽今,借汉喻唐,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昏愚行为,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宗国之思。  相似文献   

5.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探寻前事,通过描写金铜仙人被搬迁时对汉皇、故都的留恋,托古讽今,借汉喻唐,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昏愚行为,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宗国之思.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迫于当时无条件对自己作盖棺论定评价,其功过是非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从唐中宗起至唐亡,十五代唐皇皆为武则天嫡传子孙,限于孝道伦理,亦无法对武氏作如实评价,只能让陵碑空白。  相似文献   

7.
汉代人大力创作柳赋,对柳树这一审美对象赋以契合时代精神的审美内涵,借“柳”以展现汉代人伟美的形象,青春的朝气,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汉代人翘首于世的信心和力量。“柳”的审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8.
五年一大步,再创“九五”辉煌──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借校庆总结经验杨殿勋五月的银川,鲜花盛开,唐徕回民中学迎来了建校五周年。学校利用“校庆”总结经验,使“校庆”成为向更高目标奋进的新起点。唐徕回中创建于1990年,建校伊始,从选配领导班子到录用教职工都坚...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汉代唐"现象。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唐诗中的"以汉代唐",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不道”罪并非始出现于汉代,战国中晚期“不道”罪名既已出现,但至汉代,它的内涵急剧膨胀。在汉代“不道”罪不仅指反国家、反社会的行为,而且也包括违反家族伦理的犯罪行为。正由于其内容灵活、庞杂,自汉以降,“不道”罪处在不断地分化中,总趋势是内涵不断缩小、明晰,至唐定型。  相似文献   

12.
郑欣 《历史学习》2001,(6):23-24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从汉代开始的,但这时的贸易是以陆路为主。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官营的海外贸易,但汉代的海路贸易还很不发达。隋唐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也仍没有占主要地位。到宋朝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路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朝廷获得的收入愈来愈多。于是,两宋政府沿袭唐制,专门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舶司”。  相似文献   

13.
过去,谈论先秦儒家诗学比较注重其伦理性内容,其实从孔子到孟子以致汉代的董仲舒,他们对《诗》的读解有比较浓厚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春秋说《诗》“断章取义”的社会风气上的,当时赋诗者借《诗》言志,听诵者借诗以“观”志,这里的“志”是赋诗者所言之“志”,而非作诗者之“志”。赋诗行为的听者与诵者双方,所凭借的是“以类取,以类予”的思维方式,“类”即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引譬连类与感发志意)。在战国时期赋诗的语境不再存在,孟子针对“断章取义”之不足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方式,但“断章取义”在说《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故有论者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贺字长吉(790—816),中唐杰出的青年诗人,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宗室远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少有奇才,为“文章巨公”韩愈、皇甫湜赏识。自称“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可见吟诗之力;“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为作诗呕尽一生心血。在他200余首诗中,以乐府、歌行见长。其诗色彩缤纷,峭拔瑰丽,构思新奇独特,善用神话传说,意境清新幽美,其诗风继承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传统,并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汉代唐"现象。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自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该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  相似文献   

17.
一自甲骨文到小篆的各体系的古文字构形均有借笔现象。所谓借笔,是指汉字在构形时共用一个(或几个)笔画、部件或偏旁的构形方式。有的文字学家称之为“兼笔字”。古文字学家指出,金甲文在其独特的书写方式一合文中经常采用“借笔”这一形式。如白堤“五百”的合文,中间的长横是“五”和“百”的共用笔画,这是借笔画;晓”是“子孙”。字的合文,其中“子”既是单独表义的符号,又兼作“孙”的左旁,这叫借偏旁。当然,金甲文中也有单个字构形时的借笔现象,但还未被广泛地注意。这种借笔构形的造字法在战国文字中有了新的创造,并被广…  相似文献   

18.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人在词的意象选择上偏爱“燕子”,常常因燕起兴,以燕喻人,借燕抒情。燕意象中所寄寓的情感主要有四类:一是伤春惜时,二是离愁闺怨,三是乡愁旅恩,四是兴亡之叹。词人们青睐燕子,是其抒情言志的需要;选择燕意象,是由词本身的艺术特质、艺术风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