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模糊语言及其礼貌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是礼貌表达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交际中,人们为了遵守“礼貌原则”,可以便于使用模糊语言来维护双方的面子,使交际顺利进行。本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利用“礼貌原则”分析了模糊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范畴识别符,本身意义模糊的词语在交际中的礼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模糊语言的性质看,可分实用性模糊语言和艺术性模糊语言。试分别谈谈。实用性模糊语言是一种说话环境中使用的表达上不确定、理解上富有弹性的独特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把话说清、明白和准确,“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场合中又不宜把话说得太死,因而倒需要特意采用用模糊语来表达,使交际双方对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有个灵活理解或解释的边旋余地,这是一种语言的策略”(刘焕辉《言语交际学》)。也就是说,模糊语言的“策略”就是一种说话技巧即分寸、…  相似文献   

3.
章通过分析模糊语言的使用,试图找到模糊语言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的内在关系,进而强调模糊语言在成功交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模糊语在商务俄语交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体现模糊语在国际商务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模糊”变得“不模糊”,使表达者的信息更加精确恰当,从而促进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频繁,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在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受到一定的语境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以及语境的解释,分析商务英语语境中模糊语言使用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陶胜 《教师》2008,(24)
模糊语言广泛地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模糊语言的无处不在使正确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为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在日常交际中。英语模糊语言在英语语言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使用英语模糊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如果要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必须要掌握英语模糊语言的使用技巧及其相关知识。本文从语音、词组和语句三方面分析了英语模糊语言的类型;并结合实际例子,运用语用学原理,分析了英语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和文学上的语用功能和美感价值。  相似文献   

8.
樊娜希 《考试周刊》2007,(11):25-26
随着语言哲学中“语言转向”向“语用转向”的过渡和发展,英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从语义学的角度转向了语用学的领域。本文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着手,以商务英语中经常使用的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语与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为例,分析并阐述了合理使用这些模糊限制语,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和灵活性,使语气更为委婉柔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商务英语信函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视角,对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模糊语言的使用根源: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交际双方与商务交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吴晓蓉 《文教资料》2008,(11):28-29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是人类交际所不可缺少的.在不同的文体中,由于言语使用的交际目的不同,模糊现象的表现手法也不同.本文试图对记者招待会中模糊语言的使用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揭示模糊语言的使用在记者招待会中是一种积极的交际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心理的和社会的。除此以外,模糊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如在信息传递、语用、修辞、美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中,译语不总是能够完全再现源语。语音、词义、语言表层结构,语言深层含义及心理化因素等都会影响和限制译的忠实度。百分之百的忠实翻译只能是译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左脑半球的语言中枢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但其语言习得能力在青春期之后却迅速衰退 ;语言习得必须以语言理解为基础 ,思维决定语言并先于语言 ;智力与语言无本质联系 ,但却影响语言控制能力的发展 ,这些内在因素对语言习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语言归属文学语言的范畴,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散文语言在生成过程中积淀与形成的特质为散文文体拓展出更大的语言表现空间,承载更强的语言表意功能,个性化的表达,是其体现,也是散文语言审美的最高层次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缩略语是各种语言中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为了便于使用,人们尽可能使语言简便,因此近年来缩略语在各种语言中迅猛发展,俄汉语当然也不例外。俄汉缩略语的构成是有一定原由的,文章主要从语言外部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两大方面来分析它们的构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其独有的特征。法律语言的二维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法律语言中,但两者并不是无差异地分布在所有法律语言中。精确性的法律语言更广泛地分布在程序法中,而模糊性的法律语言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性。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科学的研究,而外语教学是使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虽然所关注的角度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从事有关语言的工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语言学为外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原理,使外语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样的,外语教学的实践也为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实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在语言学的众多分支中,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眼下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但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从双语制和双方言现象分析,认为儿童语言(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以,本认为人为地创造语言环境(家庭和学校)是提高中国儿童学习英语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has been pivotal in establishing a knowledge base on the role of language for accessing opportunities afforded by the curriculum. Yet, the ubiquity of language within all facets of human activity – not least of all the more abstract domains of thinking and relating with others – can easily obscure its perceptibility as an object for research relative to other priorities; especially when the curriculum focus is directed towards content-oriented areas, such as mathematics or the humanities. This paper uses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to consider the place of language when the teacher’s focus is not solely on language, or content, but is equally attentive to both through a relatively new approach to theorizing learners’ non-native language withi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In particular, it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notion of ‘integration’ as a pedagogical assumption for working with language in curriculum domains by focusing o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affordances of language as a meditational tool within the classroom space. Findings raise new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anguage(s) within the curriculum, and are significant for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a changing, globalized student demographic where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languages will increasingly shape learners’ engagement with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20.
赵颖 《平原大学学报》2002,19(3):105-106
左脑半球作为语言中枢,在青春期以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其功能在青春期以后却迅速消退,而只具有初步语言能力的右脑半球将处理所有语言信息,环境这一外在因素给语言习得提供了观察和模仿的机会,同时外部世界的不可知性刺激了儿童与外界交流的欲望也加速了语言习得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