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马虹 《中华武术》2002,(3):24-25
翻身二起脚 总述 击地锤、翻身二起脚、护心拳、旋风脚四式,是对付前后左右四面之敌的技击组合。上式击地锤击倒前面之敌,身后又有敌人双掌击我后心,我迅速转身180°,以肩靠、肘击、拳挒,接应身后之敌。将身后之敌击倒之  相似文献   

2.
前踢,是指从身体正前方中线起腿踢击对方要害部位的技法。由于出击隐蔽,攻击距离短,对方很难防御。前踢技法分为低位前踢与中位前踢,低位前踢在实战中主要用来踢击对方胫骨部位,由于攻击隐蔽,动作快速,所以很容易击中目标。中位前踢主要攻击对方裆部要害,在踢击同时如配合手法干拢,则很容易击中对方。下面具体介绍两种踢技的练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守窝苦钓     
身后是坡岸.偏涉水草中。任它蚊虫吸血去,紧盯窝中鱼情。饵阵早布好,卿群绕窝行。串串鱼星似开锅,鱼帅偏不发令。端竿三时半,竿重如愚钟。问我今天钓多少?吊言未沾鱼腥。煌娜能拢坪,黄雀随后行。待到明日鱼护满,东钓西忙者惊!守窝苦钓@王二策!黑龙江佳木斯  相似文献   

4.
张成林 《精武》2006,(6):23-23
一次,李小龙的弟子与人比武,请师傅临阵面授机宜,以求克敌制胜。李小龙笑道:“跳过去,揍他!”此句话不是信口乱说,此中大有深意。在截拳道的思想观念里,所有的技巧与招法均须忘却,一切建立在“无法”之中,以本能和直觉去对敌,你不知道对方是拳打、脚踢、摔你一跤或者击你一肘……以固有的模式应对,是自知与自觉的大敌。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问  相似文献   

5.
脱钩之鱼不拢窝,那是其亲历惊险不敢重蹈覆辙之故,但为何别的鱼也跟着难聚窝了呢?有专家解释是鱼有侧线感知及“惊液”告警的避险本能。然而,湖北刘定龙钓友通过试验后认为“惊液并不惊鱼”,对此,我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1 许多选手都会经常在中前场使用凌空抽击技术,莎拉波娃也是如此。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苦练这项技术,在五年前她受到肩部伤病困扰之后,这项技术对她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凌空抽击对肩部施加的压力要比高压球小一些。莎拉波娃此次击球起始于抬头盯球,此时,她的球拍已经在身后引开,左臂自然伸展帮助她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7.
庇身锤又称披身锤。为“击前打后”之法。全式用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付身后搂抱我的敌人,旧称“神仙大脱衣”;二是对付从正面进攻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张迎忠 《精武》2004,(4):25-26
技击者以各自所长谋划战术,身高者利用自己四肢长的优势,常袭远取高;身低者常近击取下。体重者常以静制动,体轻者常先发制人,以巧取胜。既懂得引空击空之法,又懂得以快制慢之理;既懂得以整击散之法,又明  相似文献   

9.
速成教法手段一自然助跑中的单手(右手持短棒)摸高本能练习教学效应:手段一中提到的“本能”练习是笔者巧用了学生已具备的人体基本动作活动能力,学生只经观察教师示范动作的点(重点是右手持棒摸击篮网)和面(动作的轮廓是在自然跑动中摸击篮网)后,学生就能在学练动作时一次模仿到位,再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相互观察、评估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动作的练习中的共同处,即在右手持棒摸高的瞬间,都是左脚作为蹬地起跳脚(注:这是动作的关键点)。随即教师进入切入点的推理诱导,假设学生练习手中持棒换成一只篮球时,摸高的右手就是…  相似文献   

10.
马虹 《中华武术》2002,(12):26-27
庇身锤又称披身锤。为“击前打后”之法。全式用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付身后搂抱我的敌人,旧称“神仙大脱衣”;二是对付从正面进攻的敌人。  相似文献   

11.
罗怀杰 《精武》2005,(2):31-33
组合靶主要用于强化组合进攻的能力,方法是以某一特定组合动作进行反复的击靶训练。训练时由教练或击靶者确定一组组合动作,持靶者则根据击靶者所击打的动作示出相应的靶位。  相似文献   

12.
一、转身穿手歇步亮掌(1)右腿稍屈,左脚向左侧落步;右臂屈肘右掌向左腋下插伸;同时,左勾手变掌,从身后向下、向身前屈肘摆起(图1)。(2)右腿伸直,左脚尖外撇,左腿微屈;左掌继续向上、向身后方向直臂弧形绕行,右掌随即从左腋下向下、向身前方向直臂摆起;同时,上身左转,使两掌形成侧举;眼视左掌(图2)。(3)上动不停。右掌上举,左掌向下屈肘向右腋处抄起(国3)。(4)右掌从上经脸前向下、向身后直臂弧形绕行,至身后时五指捏拢成勾手,反臂斜举,勾尖朝上;同时,左掌从右腋处经右臂内侧向上穿出,至头部上方时屈腕成…  相似文献   

13.
站姿防卫术     
9.被正面拦臂抱腰的防御与反击 (1)顶击对方裆部或撞击其面。 (2)向后撅臀的同时双手抱紧撩击对方裆部。随即,上右步、插左步,同时用右臂插抱其腰部,并快速向左后转体,蹲身后,蹲地提臀将对方从背上摔出(图43、44、45)。 (3)可用双手抓掐其肋骨或直插其软肋。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腾空阶段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技术动作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的空中击响阶段要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即:"早、夹、分","早"——腾空里合腿的击响要早,在人体的总重心到达最高点之前(人体髋关节转动约238.24°左右时)进行腾空里合腿的击响动作;"夹"——两腿要夹,两臂要夹,在腾空里合腿击响动作完成后两腿要夹拢,两腿之间的夹角约为27°-31°之间,两臂要收扰在胸前;"分"——着地前两腿要分,两臂要分,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着地前两腿的分腿合理时机为着地前0.25秒左右。  相似文献   

15.
球技一点通     
背起球拍 上旋发球在3种发球中是最为困难的,主要是它的挥拍轨迹是与其他发球挥拍轨迹有较大差别,它的挥拍轨迹更向上、更向右侧,从球的左斜下部向右上方部挥击。有这么一个小方法可以体会上旋发球那特别的挥拍轨迹,就是结束挥拍的位置不要像通常的那样结束在身体前方,而是随挥后顺势把球拍背在身后。如果你挥拍后能很顺畅的把球拍背到身后,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说明你已体会到了上旋发球的挥拍。  相似文献   

16.
本能发力是每个练武者都渴望达到的武学高级境界,然而本能发力究竟是种什么样的力呢?王选杰所著的《大成拳实作绝技》一书中是这么写的:所谓本能发力,是指人处于行住坐卧之时,当自身受到意外袭击就会随时随地,不受任何时间和姿势的限制,而作出的下意识的发力反应。从这段话  相似文献   

17.
<正> 体育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无法用主观意志控制它的出现。这类事件常因事出偶然,打断了教师的备课安排,转移了师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教学的干拢。如果处理不当,小则给教学投下阴影;大则影响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的武事活动中,投掷是一种常用的创敌方法。其手法多样,器械各异,各家均有巧妙独到之处。 一、投矛 矛者,枪也,是古代最常用的击刺兵器,一般用于两兵格杀,但亦有能掌握其投掷技术者,用投矛未击刺对手。《晋书  相似文献   

19.
十三、飞虎拦路动作①乙(白衣者,下同),左脚在前,成左弓步,右拳向前击甲腹部;甲(黑衣者,下同)左脚在前,成左弓步,右掌向前、向下拍击乙击来右拳的前臂。(图1)  相似文献   

20.
虚晃,亦称晃着,即所谓虚晃一枪.它很像足球、篮球场上的带球过人,一个假动作,身形一晃,已将防守队员甩在身后.它又像武林高手的出招,"示左而击右,示上而击下",先来一招虚的,令敌于招架中露出破绽,再予以致命一击.行动敏捷、飘忽不定是它的特点.对手虽不愿亦步亦趋,却又不得不跟班应付,结果往往是左支右绌,防不胜防.从理论上说,它只是运子战术的一个分支,但其千变万化的绰约风姿却让人目不暇接.古代先贤对此早有实践,就让我们从最典型的"声东击西"开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