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所谓虚词,又称虚字。清人马建忠《马氏文通》卷一云:“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从词义的角度看,虚词不表示词汇意义,只表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由于“不表示词汇意义”,所以有人认为虚词在句中是可有可无的。此言差矣。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有许多汉民族所特有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虚词的使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人们说: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它的功用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这并没有总结出虚词在表达神情上的积极作用。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杨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文章要求传神,因此语气高低缓急、抑扬轻重大有不同,而“虚词一乖,判于  相似文献   

3.
阅读古文,不外遇见实词与虚词.虚词虽然数目不多,但用法灵活,变幻莫测,在表达句子的神情语气上,能起极大的作用.所以刘淇云:“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见《助字辩略·自序》)近日在浏览周秦典籍时,发现不少虚词用法特殊,用常见的虚词词典对此未作解释.为避免“虚字一乖,判於燕越”的情况,摘取屈赋中的“兮”和《诗经》中的“彼”二词试作诠释,敬祈学术界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虚字的数目远不及实字多,可重要性远在它之上."(1)以往人们对虚词的分析,一般多侧重于词性或组织功能等语法方面.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只这样做并不完备,还应有修辞角度的切入与发掘.因为虚词的恰当使用既能使文章表达更为逼真生动、准确简洁,又能加强文章情意的传达和文章语气的表现,也能辅助突显人物形象.清代学者刘淇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2)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虚词"在表"性情"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清代袁仁林在其《虚字说》序言中也说:"圣贤垂训,学士摛辞,事理多端,语言百出.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托精神而传语气者."(3)也强调了虚词"托精神而传语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淇在《助字辨略》的自序中谈到:“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辕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晒杜温夫者邪!且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跄;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 阮元在《经传释词》的序文中也曾说过:“经传中的实词易训,虚词难释”。 这两段话都是非常对的,首先它说明了虚词的重要性,倘若我们对虚词的用法不很熟悉,甚或无所了解,阅读古文必然产生困惑。其次它还说明对虚词的掌握也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虚词的意义常常随着上下文义有所变化,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篇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比较实在,一般工具书也可翻检,几经推敲,尚可明义;但虚词因不表达什么具体意义,在文中只表示某种关系和语气,“千言万语,止此数个虚字出入参伍于其间,而运用无穷”(清袁仁林《虚字说》),所以更显得难以把握。加上汉语语法是属于分析型的,形态变化比较少,虚词的任务和作用更显繁重,整个虚词系统也就格外丰富、细密,它不仅数量多,历史久,而且变化多端,“虚字一乖,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知识”中,从诵读的角度对虚词在语气表达上的作用做了简明的阐述。但在教学中往往对此或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或只抠语法、词性和对译,至多借此来标明句子之间的关系,没有从贯通文气、表达感情的角度考察研究,以致影响语意和文意的深刻理解。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明确讲虚词与实词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如简单一个“而”字,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真不可小觑。韩愈《祭十二郎文》在痛悼十二郎的同时,感伤自身衰弱、难以为久时写道:“吾年未…  相似文献   

8.
文言虚词,从有古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就一直被作为语法中的核心问题对待的。虚词的这种地位,源于它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清人刘淇就曾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而虚字其性情也……虚字一乖,判於燕赵……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助字辩略.自序》)刘淇的这些话很有见地,他已认识到虚词的重要性。 与实词相比,虚词尽管意义较虚,却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作用,它显示句子内部或句与句间的语  相似文献   

9.
诗论两则     
诗用虚字  虚字在古代汉语中 ,总称文言虚词 ,属于一种语助词 ,虽然没有实词那样具有实在的意义 ,但也是构成句子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古体诗词 ,本是用最简省的字 (字有定数 )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那么 ,为什么还要用虚字呢 ?刘勰于《文心雕龙·章句》中 ,提到过诗文用虚字的两个作用 :一个是“语助余声” ,我以为 ,这是就诗的音乐要求说的 ,用了虚字 ,可以凑足音节 ,使句子成为完整的几个音节以便于歌唱 (周振甫先生以为是用来“延缓语气” ,见其《文心雕龙今译》 ,尚未搔到真正痒处 ) ;第二个作用是“弥缝文体” ,这是就诗的结构说的 ,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虚词一乖,判于燕越”。虚词所表现出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情,虚灵而又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细细体察虚词则可能是体悟作者性情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掌握虚词是非常重要的。“实字易训,虚字难释。”阮元在《经、传释词·序》里的这句话,基本上代表了古人的经验之谈,认为学习虚词难于学习实词。现在的学子,大多也有同样的感受,对虚词望而却步。分析归纳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以虚字入诗 ,常常为一些诗人所采用 ;作为诗歌的美学表征之一 ,虚字在诗歌韵律、结构、情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对古典诗歌的文学性 ,亦即使语言材料具备文学特征的那些因素做出合理、全面的释解 ,就不能不考虑到“以虚字入诗”这一重大问题。一何为“虚字” ?马建中《马氏文通》的界说是 :“凡字 ,有事理可解者 ,曰实字 ;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 ,曰虚字”。可见 ,虚字是指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字 ,如之、乎、者、也、哉等。当然 ,所谓没有实在意义 ,是相对于“实”字而言的。事实上 ,文字间的起承转…  相似文献   

13.
虚词,顾名思义,是语言中没有实在意义的一类词。但认为虚词可有可无,可此可彼,那就不对了。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由此可见,虚词在语言实践中,自有其独特的作用,是不能须臾或缺的。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舆”、“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相似文献   

15.
虚词在汉语中虽然数量较少,但在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却很大,甚至是实词所无法比拟的。刘淇在《助字辨略自序》中说:“盖文以代育,取肖神理,抗坠之间,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赵。”陈望道《试论助辞》一文:“助词能将基本结构中的某一特定部分作特定的显  相似文献   

16.
汉语研究史上曾经把虚词叫做:词、辞、语词、语辞、语助、助语、助词、助辞、语助词、语助辞、助语辞、助字、虚字。“虚词”这一名称,到清代才产生。复言虚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顾炎武和刘淇称之为“重言”,王念孙称为“复语”,杨伯峻叫做“复词”,一九六○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六级语言班编的《汉语发展史》叫做“复音虚词”。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都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前人对复音虚词不大重视,没有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之”字研究三题□史晓川大量地运用虚词,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色。虚词对于组词成句,联句成章,表现情态和语气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考察了《诗经》中1039次的“之”字用例后,却发现大多数的“之”字都是为了凑足音节而增加的。《诗经》一般以四字为句...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归入实词,在文言文中归入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因此,文言虚词的学习若不落到实处,就会严重影响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怎样使文言文虚词的学习落到实处呢? 首先,要了解各虚词的特点。文言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数量少,因此它常常是一词多用。如“何”,既可用作疑问代词,表“什么”“哪里”“什么原因”,又可用作副词,意为“怎么”“多么”“为什么”。又因为虚词用法的灵活,有些相似的语言环境中就可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表示“怎么”的意思,既可用“安”来表示,又可用“何”来表示;表“并且”的意思则可用“以”、“而”、“且”等不同的词来表示。对于以上这些特点,在学习时首先要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9.
讲授文言文应以词汇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词汇分实词虚词,虚词是少数的,实词是大量的。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家只注意虚词的特点变化,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教学实词。高中课本语文第六册《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这一句,《荀子集解》注为:“尊天而思慕之,欲其丰富,孰与使物畜积而我裁制之也?”课本编者注为:“尊敬天而仰慕天,例如把天当作物体而裁制它?”两说都未能道出荀子的精神实质。按《天论》这段六个排比句,句式结构一致,每句中的两个分句都省略  相似文献   

20.
<正> 虚词在诗中不但有结构实词的作用,而且在表情达意上还有其特殊的功能。甚至可以是一个诗眼,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刘淇云:“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助词辨略》序)运用虚词可以造成一种转折,从转折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如“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晚唐兵连祸结,农民流离失所,以致田园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