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要想建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课程“专业化”教学模式,必须对语文教学和考核的方式进行调整,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课堂教学要将艺术等知识内容加以渗透,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特征,让语文学习成为推动其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中,新与旧的知识体系、学术观念相互摩擦碰撞,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造、现代艺术设计体系的理解与认识,专业设置与知识结构的矛盾无处不在。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中,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解是: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现代设计思想为主导,以民族传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环节,重视教学和科研为社会服务,才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艺术设计行业第一线的高等实用技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的核…  相似文献   

3.
何姗 《华章》2010,(15)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备一定的艺术设计知识和审美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或协作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能够从事电脑美术设计、广告、排版、网页制作、网站、印刷及其他艺术行业的设计和美术编辑制作等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根据时代的进步,必然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开设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课程,其目的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设计方面的常识,而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艺术设计历史的基础上,把握人类艺术设计的本质以及艺术设计风格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工作搭建坚实而雄厚的人文平台和学术平台。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同时要进行基础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和专业设计理论课程以及艺术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艺术设计教育日益成为我国高职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领域,要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最根本的就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文章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着重强调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优化结构、突出优势,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素描教学。通过素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领悟和理解艺术设计的精髓理论,拓展艺术设计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学生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素描教学。通过素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领悟和理解艺术设计的精髓理论,拓展艺术设计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学生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农林院校也相继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当前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以下途径以加强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强化学科群的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实行工作室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发展特色专业、创立专业品牌;提高创新能力与艺术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使艺术工学特色专业的办学尽早地从经验走向科学?本文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对艺术工学人才及其培养模式进行诠释与研究。认为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特色的人才培养就是要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服装专业创新人才要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其培养模式有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专业有其特殊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专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当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实践技能,更加看重能力目标到达的程度。艺术与设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两个环节,一个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艺术修养,还要必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设计技能。本文从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的问题,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作为融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一体的综合体系 ,应增强国际化意识 ,拓宽专业的知识面 ,将教学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注重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 ,最终形成集技术、艺术、经济于一体为核心的教学方位  相似文献   

12.
高师美术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其他人文学科相此,它具有师范性、人丈性、艺木个性、创新性的鲜明学科特色。高等麦术教育的发展进步,除培养学生的美木技能外,还要传播美术文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将美术教育从纯技能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相似文献   

13.
: This study explores pre-service teachers’ knowledge of visual arts education and their ability to undertake creative processes. It is a study conducted with 88 primary school student teachers from a university in southern Spain. The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produce an artistic piece in which they were asked to reflect their thoughts on visual art education. The resulting pieces served as a tool for inquiry which enabled us to evaluate thei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after performing an analysis of their form and content. After analysing the data, we concluded that future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arts education develops many types of skills, although they are only partially able to carry out a satisfactory artistic creation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reinforce the training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n the domain of artistic processes. Questio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directly, and doing so through artistic creation, has allowed us to ascertain their level of knowledge of the visual arts.  相似文献   

14.
Home education, or home schooling, is a rapidly growing global educational phenomenon. Given the emphasis that educators, policy mak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placed upon the ar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a holistic educati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growing home education community are facilitating arts learning warrants consideration. Facilitating quality arts learning has been found to be extremely challenging, especially for generalist classroom teachers who may not possess background learning across the range of arts subjects represented in most arts curricula. Revelations from this study on Australian home educating parents identifies a similar dilemma with the facilitation of arts learning in home contexts, an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home educating participants acknowledged little to no educational or artistic training. In this project, an onlin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insights into the ways Australian home educators (n = 193) approach arts education,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facilitating arts learning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employ in light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while home education is pedagogically unique and distinct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the challenges participants expressed regarding teaching in the arts aligned closely with those express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in wider research; however, the uniqueness of home education contexts means that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are less helpful for home educators. I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the research are thus benefic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upport that might be tailored for arts learning in hom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所遵循的是一套被狭隘理解并逐渐教条化了的教学模式。它造成今天应试性学习定势的形成 ,使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学艺 ,以至美术教学被人们误解为是一项“轻松的教学工作”。当然本文所阐释的是作为美术教学本身的必然改革 ,这一时代意识已经不能被忽视 ,它必须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危机意识所带来的一种知识结构的重组。它需要我们在新的角度和知识层面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 ,从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走出以往的狭隘意识和守旧心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建筑师培养应该高度弘扬其主体性,使之有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然而,为建筑设计和审美修养提供支持的美术课却没能跟上这个变化,从而导致了建筑教育在美术观念上的滞后和缺失,本文通过对建筑学美术教育的思索、审视,以期找出符合艺术规律的实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潘天寿先生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人生"而艺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是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一生艺术教育活动和创作实践的结晶,是其典范人格和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潘天寿先生视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将画画视为副业,而这往往为潘天寿研究者所忽视。正视和弘扬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设计是建筑装饰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从课程设置、教育手段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即在课程设置上要统筹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教育手段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在学习方法上要端正态度并强化平时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术欣赏课程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巨大优势,构建现代教育倡导的"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理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在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设计艺术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几乎综合了所有实用艺术,如建筑、广告、产品外观、室内装饰、环境景观、服装、织染等。而这些差别极大的实用艺术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具有共同要考虑的生产、市场、管理、营销等外在制约条件与全球化、商业化的目标,还要考虑内在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修养。在这样的情况下,繁杂的实用艺术才能经由交叉、进而综合,形成设计艺术学科。设计艺术学要与其它学科进行广泛地交叉,充实和规范自身在实践环节中制造、流通、消费等过程的知识,并且汲取现代学科规范的话语与严谨的逻辑,以此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能切实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