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千年之交,“减负”势在必行.然而,“减负”不是“减质”,而是要“减负增质”.本文拟就此加以简论.一、优化教学目标,以“减重”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沉重的“包袱”.优化教学目标可以使“包袱”减重为“精品”.课堂教学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随意发挥,东拉西扯.要保证学生所学的是“精华”,所做的是“精练”,所得的是“精品”.  相似文献   

2.
字词源流     
仆(Pu)“仆”是“僕”的简体,“僕”是“仆”的繁体.仆的甲骨文是“(?)”,画着一个头顶“辛”,也就是“薪”,屁股上插着尾巴草,手上捧草喂马的奴隶.古代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要奴隶头上顶薪,屁股插尾巴,象野兽,把奴隶与野兽等同.金文的‘“仆”是“(?)”,左上是人.左下是手,手上捧一捆草,小篆写作“(?)”是一个人双手捧“(?)”,“(?)”象一捆草.小篆已经很象偕写的“僕”.  相似文献   

3.
一、“据统计,去年一年他们打猎小组打了四百三十六张大皮子哩.加上兔子和野鸡,足够一千只冒头.”“足够”和“冒头”重复矛盾.“足”是“满”的意思.“足够”就是“满够”.“冒头”是“超过”.所以用“足够”就不应用“冒头”.用“冒头”应删去“足够”;也或者改为“足有一千多只”和“一千只还冒头”.二、“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都冒叫了一声:“你是董昆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偏旁部首”做为一个术语应用.其实,“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字是由笔划组成又分拆不开的,多属象形字或指事字.如“山”,“水”、“田”“中”、“本”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多属形声字和会意字.如:“田”“力”为“男”、“日”“月”为“明”“口”“土”合“吐”,“爪”“木”合“采”等等.这些组成合体字的各种部件,无论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字书词书为了便于查找检索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儒学三圣”的熊十力,他提出了哲学就是究“体”之学.既然哲学是究“体”之学,那么就必然牵涉到如何究“体”,如何表达“本体”以及如何阐释“本体”的方法论问题.在熊十力看来,“性智”即“体认”是究“体”之方法,“遮诠”是表达“本体”之方法,“譬喻”是阐释“本体”之方法.此方法论重直觉,不重逻辑、分析,其缺陷是知识论不发达.  相似文献   

6.
“行”解     
《童区寄传》“行牧且荛”中的“行”,课本注为:“从事,做.”笔者认为这样不妥.先看“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牧①放牧牲畜.”《辞海》“牧①放饲牲畜.”这里“牧”都是被解作动词用.结合课文应解为“放牛”.“荛”,动词,打柴.“且”作连词,表示“牧”与“荛”之间的并列关系,可译为“一边……一边……”.由此可知,课本“行”的注解是讲不通的.《中华大字典》释“行”“⑤适也.见【广韵】.《辞海》“适(?)⑤正(?)”作副词用.表示  相似文献   

7.
五花八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是有钱人家的代称,意思相近的还有“权门”、“豪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是贫穷人家的代称,意思类似的还有“寒门”、“蓬门”.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从词语结构上看,“实”和“求”应该都是动词.“实”就是“按实”、“从实”.实事求是就是按事情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来探求是非真理,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真理)来.“求是”是目的,“实事”是基础,没有“实事”的精神,没有“实事”的工夫,那就没什么是非真理可谈.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成语,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一种祈求,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相”字,《说文》解释为:“省视也,从目从木.”本义是“看、审视”.如“相机行事”,即:察看机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的意思.又引申为“辅助”.如“吉人天相”,“天相”即“天助”.这里,“相”都是用作动词.另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的“相”,是用作名词.不论“相”字用作动词或名词,均读第四声xi(?)ng.  相似文献   

11.
《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旨学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招贤说”,其三是“求爱说”.而大家普遍认可“求爱说”. “蒹葭”、“伊人”、“白露”、“水”是诗中的主要意象,其中“伊人”、“白露”、“水”这三个意象学人论述得已十分充分,而对“蒹葭”这一核心意象,我们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若以《蒹葭》诗的主旨是“求爱说”为基础,结合“蒹葭”这一意象的物理特性,以及该诗的比兴意蕴,对“蒹葭”这一意象进行关照,我们认为, “蒹葭”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自喻.  相似文献   

12.
释“茨”     
在古代字典辞书以及注释书中,常把“茨”释为“蒺藜”.宋代开始,又出现了“茨”是“蒺藜”的合音词的说法.除了这一义项之外,“茨”还有其他解释,诸如“以茅苇盖屋”、“堆积”等.在古代文献中,“茨”还有“荠”、“薋”等异文.本文认为,释为“蒺藜”的“茨”与释为“以茅苇盖屋”的“茨”是同形字关系,而释为“蒺藜”的“茨”与“荠”、“薋”、“蒺藜”等则是同源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我们在语言实践中如何判定词呢?笔者以为可以用如下标准来判断.一、凡是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在语言交际中,有些最小的意义单位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例如“这是粉笔”,“那是门”,我们可以提问“这是什么?”“粉笔”.“那是什么?”“门”.“去不去?”“去”.“走不  相似文献   

14.
1.亚拉巴马州:来源于巧克陶印第安语,意思是“拓荒者”或者“打草人”。 2.阿拉斯加州:来源于阿留申语,意思是“伟大的土地”或“分割海的地方”。 3.亚利桑那州:来源于印第安语.意思是“小泉水”。 4.阿肯色州:来源于印第安语,意思是.“靠近地面的微风”。 5.加利福尼亚州:来源法语“califerne”,在一部11世纪法国史诗中所想象的地方。 6.科罗拉多州: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复式教学是由“动”“静”两部份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静”指的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自动作业.是由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智能,学会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它贯穿于整个“静”的活动过程之中.然而,儿童的“注意”范围很小,稳定性差,容易分散.因此,研究“静”过程中的“注意“,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提高“静”的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1.王老师,下午好!________,Miss Wang!2.“那是他的背包吗?”“不,它不是。”——________his backpack?——No,________.3.这个用英语怎么说?____this____English?4.你是怎样拼写“钢笔”这个词的?________you____pen?5.“他是你的弟弟吗?”“是,他是。”——____he your____?——Yes,________.6.“你的鞋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的。”——____________your shoes?——____white.7.你妈妈好吗?________your mother?8.“我的钥匙在哪儿?”“在沙发上。”——________my keys?——________the sofa.AFchoolSriendgfEnolish9.你的棒球在椅…  相似文献   

18.
说“行”     
《木兰辞》:“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许多语文教师把“行” 字读成“xing”,解释为“行路”.因此全句即释为:“同在一起走路十二年,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其实,这样解释是不妥的.“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一读“xing”,常作动词,相当了现代汉语的“走”.如:唐李商隐《瑶池》诗“入骏日行三万里.” 另一读“háng”,多作名词,有“行列”的意思.如汉乐府《鸡鸣》:“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  相似文献   

19.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用“……是……”造打比方的句子.有几个学生均以“弯弯的月儿”为本体造了句.如“弯弯的月儿是小船”,“弯弯的月儿是镰刀”,“弯弯的月儿是银钩”,“弯弯的月儿是眉毛”等.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学生站起来说:“弯弯的月儿是香蕉.”他的话音刚落,顿时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俊不禁,并没有半丝恶意地随口说了一句:“又想到了吃的.”这个学生羞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