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铅(Ⅱ)-胱氨酸-甘氨酸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在0.001mol/L甘氨酸溶液中(pH=8.2),加入铅(Ⅱ)溶液后,使胱氨酸的峰电流增大,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峰电流与优氨酸浓度在3.3×10-8~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过3.3×10-9mol/L。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证明此峰为配合物吸附还原峰,吸附反应物为铅(Ⅱ)与胱氨酸形成的1:1配合物,电机反应为二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属离子Mn(Ⅱ)与L-谷氨酸(Glu)二元体系形成配合物的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探讨摩尔配比、pH值、扫描速率、支持电解质、电极各种因索对峰电流的影响,试图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配合物扫描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Mn(Ⅱ)与Glu的摩尔配比为1:2、pH=3.33、扫描速率v=26mV/s、KNO3为支持电解质,铂电极上EMn(Ⅱ)与Glu配合物电极反应的峰电流之比(I_pa/I_pc)最大,此为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锌与三(3-氨基丙基)胺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通过X-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P-43m,配合物中金属离子Zn^2+处于4个N原子的配位环境,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与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等有关;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可以衡量配合物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大小;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和邻羟基萘并非荧光酮(β-HNF)分别与Sn(Ⅳ)、Ge(Ⅳ)、Sb(Ⅲ)和Mo(Ⅵ)显色形成配合物,表现出一些特征的光谱性能,本文对其配体和配合物的主要光谱性能进行了归属,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证实其表面活性剂不仅仅起到胶束增溶稳定作用,而且参与配合,邻羟基萘基荧光酮上2-位羟基氧原子,3-位羰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7.
用无水稀土氯化物与甘氨酸(Gly)、维生素B6(VB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了Dy-Gly-VB6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与荧光分析,摩尔电导及粉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茂铁衍生物与金属离子作用,生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配合物.本文采用了二茂铁间苯甲酸为配体,以二苄三氮唑为辅助配体,与金属CO(Ⅱ)离子形成了五配位的双核配合物[C0(btx)(η^2-FcCOC2H4COO)(FcCOC2H4COO)]2.(CH3OH).(H2O)2[btx=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并分别用红外、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着重对近年来四环素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以及该类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