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尽快适应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从凝炼专业定位与学科特色出发,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过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体系等途径,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国内高校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丁昕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08-209
新世纪以来,为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深刻变革、科技新一轮革命等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一系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旨在解决工程教育科学化、专业建设学科化、教育界与产业界脱节、人才培养滞后人才需求等问题。文章分析了CDIO、卓越计划、新工科三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工作中落实改革任务所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优化、办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着力探索具有药学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6.
教材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核心教学资源,推动、呈现并实践着"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模式创新,以及开展与其相适应教材建设的路径。"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教材建设理念,应集中体现落实立德树人、实施通识教育和培养"大工程观"。教材建设模式与方法的实践过程须围绕支撑人才培养由智力向综合素质转变,学术观点由定论向学科融合转变,编写队伍由教师向校企协同转变,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师生双向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向"互联网+"转变,建设类型由同质向分类实施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战略指导方针。由于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趋于落伍,为此针对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面过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致使所培养的人才基础不厚、视野不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意识等问题。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就这一系列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3+1”教学模式的探索,力求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接受系统而完整的实践训练的机会,以达到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文章分析了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需具备的条件,给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举措,将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用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实践经验将为高校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依据,将CDIO-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之中,并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特点相结合,从而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更新教师理念、健全评估与反馈机制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毕业(培养)要求、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结合新工科建设及最新海事规则,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契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海运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应用型航运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体系改革及模式探索。首先,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工科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面向未来,开阔视野及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最后,在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持下,提出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及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方案。应用光电技术作为山东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在立德树人新要求下,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机统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新工科创新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国际接轨.以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同时基于评估(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教学理念、教研教改、科研反哺教学、新工科教育与专业认证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思路.这对于同类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13-119
新工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亟需解决教育型人才培养的难题。契合新工科内涵,文章提出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建设,即"基础素养—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新工科交叉学科特点,将师范教育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素养"和"技能"两条建设路径,从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保障手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MOOC教学是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新工科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深度融合等角度对MOOC与新工科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统筹开展的路径。最后以协同推进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案例,提出将二者统筹起来、协同推进,加速教育教学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7.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依据,将CDIO—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之中,并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特点相结合,从而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更新教师理念、健全评估与反馈机制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的有力举措。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新工科实践探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综合比较新工科建设研究地方高校组牵头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汕头大学的典型实践探索模式,从学科专业群组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及改革发展动力激发等四个方面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具体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变革中的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晓燕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6):12-16,21
工科教育是俄罗斯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12月召开的俄罗斯全国大学校长第七届代表大会,将工科教育改革列为未来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及毕业生走向等方面逐渐呈现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根据西安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使专业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我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