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诗别裁集》是乾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沈德潜所编选的一部清代前中期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44位僧人的109首诗歌。由于以下原因,《清诗别裁集》中僧诗的佛学色彩比较淡薄:明清易代之际,部分汉文人逃入禅门,佛学修养不深;沈德潜以儒家"诗教"为旨归的编选目的;《清诗别裁集》"温柔敦厚"的选录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清诗研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向更深更广阔的层面发展,使清诗的总貌不断浮现出来。在取得新成果的同时,清诗研究也呈现出新的走向。本文意在梳理近十年来清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新成就,从作家作品、流派与群体及文化视角的研究来把握近十年来清诗研究的新走向。"四库"系列的出版和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开展,对这一时期的清诗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唐代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宋代是继续唐代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元明两代,文学的主流转入戏曲小说,诗歌暂呈中衰状态。清诗矫元明的偏弊,兼学唐宋,是宋诗后的又一个大发展,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后劲。它的成就,可惜至今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现在试就这个问题,略谈管见。一、评价清诗应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的研究,迄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整个清诗研究中,它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与其自身的价值并不相称。本文试图对清代本朝以来有关清诗总集的研究做一历史的回顾,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清诗总集是清代诗歌作品的一个渊薮。但与此相应,有关清诗总集在具体作品的处理上,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考察清诗总集所收的作品,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以姚俭辑《诗源》、沈德潜等辑《国朝诗别裁集》、邓显鹤辑《沅湘耆旧集》中的三个例证,专门作为这个题目的一个引子。  相似文献   

6.
《清诗纪事》是钱仲联先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20年来学术界对《清诗纪事》与中国诗歌"纪事"系统、选诗与注诗、诗家与条目的编排等方面常有评论。同时,对《清诗纪事》中的诗人小传、诗作乃至文字与标点等进行纠误补阙,力求使之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7.
吴兆骞研究的丰硕成果─—简介《吴兆骞诗选注》陈子彬承德民族师专中文系教授高亢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完成了对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诗作的选注工作。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吴兆骞诗歌的注释评介著作,它扩大了清诗研究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内容,是一部...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东地区的文化发展空前鼎盛,文学创作和编纂工作非常普及,因此诗歌总集也是数量众多,成就斐然。兹就存世的十三种广东省级清诗总集,探讨它们的基本类型与文化价值,以揭示总集编纂的某些规律和基本特征,并为地方类清诗总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诗人,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其创作的多部著作,形成了他复杂的诗学及其批评思想.沈德潜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四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这几部评选是沈德潜精心构思的著作.因此,以这四部评选中的序和凡例为主,来探析沈德潜的诗歌选本批评观,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旨在研究有清一代包括近代近三百年唐宋诗之争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清诗历史,阐释清诗得以自具面目的重要原因。本书研究不局限于宗唐宗宋的理论之争,还要把诗歌创作所反映的唐宋之争的具体形态也纳入研究视野。本书避免就诗论诗,尽量摸索清楚唐宋之争的背景与原由,揭示出其与政治动荡的关系,与汉学、宋学之争的关系,与文学其他体裁的关系,与诗人遭际及学力、个性的关系,等等,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考察唐宋之争的本质。本书把清诗分为顺康雍(上编)、乾嘉道(中编)、同光宣(下编)三个发展时期,重点探讨每一时期唐宋之争的各自内涵,以及前后时期的异同和发展、变化,描述出其动态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成为我国文学创作领域的最高形式之一,焕发出璀璨的光芒。除此外,"五四"时期以来,现代诗歌成为我国诗歌中的一种全新诗歌样式。初中语文教材中,既有我国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也有一些优秀的外国现代诗歌,起到了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新课改以来,向来不乏针对初中诗歌教学所做的研究。笔者在新课改教学理念引导下,基  相似文献   

12.
明遗民杜濬以才情扬名清初金陵,"诗推于皇为第一".其"茶村体"诗作浑灏精深,自成一家,与同时期的"梅村体"、"神韵体"反映了清初诗人的不同心理特征、诗歌宗尚、生活方式,共同构筑了清初诗歌的繁荣景观,影响着清诗在顺、康年间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13.
清代四川编纂诗歌总集之风盛行,编纂的清诗总集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产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名家之选。在四川清诗总集的编纂者中,士绅是无可置疑的生力军,他们之中既有入蜀的流寓官员,亦有在外宦游的川籍官员,还有悬车回乡的耆旧,以及川省本地的落魄举子。除士绅以外,蜀中亦有许多方外人士积极投身诗歌总集的编纂活动。这些编纂者身份、阅历以及经济地位的差异,导致他们在进行编纂工作时有着不同的宗旨与目的,最终形成了四川清诗总集多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清代西域诗蔚然大观、影响深远,成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流派,是清诗苑中独具风韵的奇花异卉.诗中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光、民族色彩、民俗风味、文化情调.清西域诗彰显了清人积极开朗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内心世界的拓展,扩展了清诗的境界.但囿于诸多困境,清西域诗研究的程度与其在清诗乃至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此文对清西域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继而加以整理与归纳并对清西域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难在学生对诗歌的意思常常难以准确把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面前,梁漱溟高扬儒家文化的大旗,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和对西方生命哲学的阐发,创立了融会中西的“新孔学”,并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局限,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在理论上有许多疏漏。  相似文献   

17.
东阳书写作为一个地方文化影像,能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东阳地方文化的表现和影响。考察古代诗歌中的东阳书写,不仅是要明确有多少诗作涉及东阳,而是要进一步探究书写的表现及其中的原因。由古代诗歌中的"东阳"元素,特别是其中的东阳意象,可窥古代东阳在科举、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江户中后期,袁枚的诗集曾多次随商船舶载至日本,随后即有和刻本诗集及多种收录袁氏诗歌的和刻清诗选本问世。在和刻本袁氏别集及选本中有大量的咏物诗入选,在日本汉诗人的咏物诗创作实践中,也不乏对袁枚咏物诗歌的仿效与借鉴,这些都是袁枚咏物诗歌在日本江户、明治汉诗坛的受容表现。在此受容进程中,由于日、清咏物诗观的差异和日本汉诗人咏物诗创作层面的需求,日本汉诗人对袁枚“寄托不深”的咏物诗表现出独特的青睐,体现了日人与清人的审美异趣,及其在接受清诗过程中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可以有很多,但地域性和文化性是清诗的重要特征,那么群体性和文化性就成为我们研究清诗的两大基本视角,或者说研究方法。清诗地域性和文化性在清代浙派诗群诗文化活动中具有突出体现,本文通过对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表现形态的分析梳理,告诉我们不能只立足于研究清诗作品,而要采取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才能得出符合清诗发展规律和发展事实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0.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的学术和诗文创作成就卓越。学术方面:对各种古典诗文集的笺注和校勘;主编《清诗纪事》;诗歌理论重点在阐述清诗;各种诗词选编。创作方面:传统诗词和文言骈、散文作品的主要特色,文学研究和创作的重要关系。钱先生治学特点是“以专带博,以博辅专”。其诗人气质和宏扬民族文化的独立人格与崇高精神更值得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