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中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社会和生成力的发展而发展,先后经历了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协调论等认识阶段。当前,人地关系的协调论已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哲学、科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发展史上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每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相应的哲学基础和科学背景。它的发展就是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晚近时期英语国家人地关系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思想观点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又有继承性:(1)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两大方向并列发展期: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或文化景观)和改变我们的地球,两者都是在抛弃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力图重新解释人地关系。前者与历史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强调过去的变化,所以被称为历史地理学或文化景观论。后者大量吸取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投身于当代的资源管理事业,因而被称为人类生态学。(2)60一70年代批判和反批判时期:上世纪60年代,两个方向都遭到计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夹击。前者对批判的反应形成分化,产生了文化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两大系列。后者则接受了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演变成一种跨学科研究。(3)80年代后既分化又统一时期:分化表现在难以用单一的范畴概括学科的发展特征,统一表现在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如政治生态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科学。  相似文献   

4.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有“人地关系论”、“区位论”、“行为论”等等。其中“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客观的关系。不论是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时刻也离不开自然环境,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人地关系理论就是对这种客观关系的主观反  相似文献   

5.
章在对西方和我国人地关系学说和理论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从认识论角度讨论和提出: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时,其指导思想不仅应以地理学和生态学思想为指导,而且更应该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乡村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演化,总结了我国乡村地理学萌芽、停滞、复苏、发展的4个阶段;阐述了乡村、乡村地理学、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地理学的内涵,明确了乡村地域系统是乡村地理学和乡村振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农业区位论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穷人地理学:研究贫困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穷人地理学是研究穷人及其贫困问题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不但从地理学视角关注"穷人"的"穷"和"人",而且更强调人地关系研究.不平衡发展理论、发展极理论、点轴理论、社会贫困空间理论、人口迁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不但丰富了贫困理论和地理学理论,而且促进了穷人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各国的反贫困实践加速了穷人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现代地理学不仅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也涵盖了地理信息科学,在发展中它不仅加强了本学科内部的综合性,同时也与相关学科积极渗透与融合,目前,现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重点是区域格局与动态过程及驱动力,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方面的理论创新,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人地关系协调的应用创新,以3S为主体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创新,由此而推动现代地理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获取信息资源和克服空间距离的手段正发生巨大变化,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由此被丰富以更加宽广研究内涵和方法突破,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在区位、空间结构、野外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挑战。在这个转捩点上,笔者从科学哲学和地理学发展历史经验出发,认为网络技术促进地理研究方法更新进步,但不能否定、替代传统地理学。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哲学在地理学中以及科学哲学中一直未受重视,这对地理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地理学哲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性质,提出了地理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哲学思想的创新是地理学创新的源泉,地理学迫切需要汲取哲学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对地理学进行哲学的反思和观照,加强地理学哲学研究,促进地理学思想与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Recent academic debates on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for school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more focus on how knowledge is socially produced. While this may help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epistem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academia, it is unclear how such theoretical frameworks can improve pupils' learning about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are challenged by considering, from an alternative viewpoint, how pupils themselves act as knowledge producers. Drawing on the holistic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forming the Steiner-Waldorf approach to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t is argued that subject knowledge needs to suit the way pupils' thinking naturally evolves, giv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that imagination and sense of wonder play in both the cognitive process and pupil engagement.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the pupil in geography education can therefore be enhanced by considering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that operate outside normal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aradigms. This has relevance for the wider debate on more flexible, post-industrial forms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12.
旅游建筑景观是一个景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它建筑景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更注重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体现。这要求我们与自然对话,科学解读地理文脉密码,创造性地运用旅游地蕴含的丰富地理、文化信息和各种方法进行构景,将旅游建筑打造成具有一定审美观赏价值的建筑精品。文章对旅游建筑景观基于地理文脉策划与设计的原则、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和论证。认为优秀的旅游建筑景观策划与设计应科学解读旅游地的地理文脉,力求使之具有"地标"意义乃至"遗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存在着较大模糊性,本文探讨了两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属性。通过比较分析,阐明了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的关系、各自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以及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作用。文章还指出了地理教学方法的三个独特属性,探索性地给出了地理教学模式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地理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重点。文章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阐述实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调整的具体策略:巧用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树立科学地理意识;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地理态度情感的体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怎样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地理教学的需要,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在我国已经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我国目前所实行的通过商标法律制度保护为主的模式,并不最有利于保护目的的实现。应当基于我国的国情,借鉴法国的做法,制定专门法来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并统一各规定中对地理标志产品表述的定义。另外,还应当加强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以逐步做到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准确鉴定和有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复兴促使现代文化地理学在中国的诞生。近20年成为中国文化地理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深度快速推进的20年,是中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突出、地理科学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20年来的成绩主要表现为:文化景观理论研究明显提高、对文化生态有了新认识、文化扩散与整合理论的研究得到极大深化、文化区划方法与指标日臻完善。研究现状不足是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学科整体建设较差,研究内容与方法、手段都还有待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主要是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开展的,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初中地理新课程从课程基本理念的引领、课程目标的相关、课程内容的支持、课程实施的落实等角度全方位体现了它与环境的密切关联,为初中地理新课程更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师地理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的课程地位。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革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程的系列化与配套建设,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自然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综合性、系统性思维教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以求使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出其“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