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农村学校包括教学点已基本实现多媒体、宽带网络到班,农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专业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音体美课程开设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的互动课堂显现出重要意义。清浦区在开展了技术培训、送课下乡、教师交流等方法的同时,在城乡学校间进行结对,通过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促进城乡学生在学业上共同学习,在生活中结为朋友;促进城乡教师互评互助,在网络共同体环境下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在线课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镇中心校和农村教学点进行联结,可以实现异地师生的实时交流互动。在线课堂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手段,师生互动是影响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在线课堂来说亦是如此。文章选取一节"一拖二"对接模式的优秀语文在线课堂,通过使用改进版ITIAS量表对课堂中师生同步互动进行分析,发现示范课堂中良好的师生互动要满足以下四个特征:课堂氛围积极融洽,课堂互动平等;注重师生问答互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师生互动方式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互动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江苏省开展区域整体规模化推进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应用、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专递课堂、双师教学、网络教研、网络联校四个层面的区域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规模化应用模式。在分析实践应用过程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三方面对未来如何深入推进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创新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说起"拉近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这一话题时,我们多会把目光关注到农村中小学校。往往有一个教育分支会被忽略,我们称之为"教学点",是指由于原学校因人数锐减,达不到完全班额的情况下,又不能一下全部合并到其他学校时,临时保留几个班。这时,不能撤完的学校一般只有低年级,过渡几年,因此就形成了教学点。虽是为过渡而形成的,但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也同样应该拥有享受优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除依靠投入可以改善的硬件外,农村学校主要弱在师资和管理。为办好农村教育,让每个孩子“上好学”,享受幸福教育,我们确立了以城带乡、扩优扶弱、城乡互动的思路,把校长、教师作为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扭紧校长、教师、管理这三个关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国明 《科教导刊》2023,(29):123-125
5G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其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推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项目为例,进一步说明了通过5G技术,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之间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66-73
文章基于对教学点实施宽带卫星网络接入的必要性分析,提出利用宽带卫星实现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的技术方案,设计基于宽带卫星网络环境的专递课堂和系统化资源支持的多媒体课堂"两类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文章采取质性分析法,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等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其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宽带卫星联校的应用模式在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教学点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期,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探索宽带卫星联校的应用模式,对于提升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渐进补齐当前教育短板,促进城乡间、区域内的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41-47
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步互动专递课堂通过主讲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偏远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上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师资短缺、教育质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同步互动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效果及问题,文章选取湖北省崇阳县一年级美术课"画马路"的教学实录作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版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为研究工具,从课堂时序、教学结构、课堂氛围、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或混乱方面形成研究结论和建设启示,旨在引发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从互动过程、互动特征及问题进行审视,为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从县域内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市域层面是大势所趋.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空间结构特点,提出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践模式.该模式将成都三个圈层20个区(市)县组成10对“一对一”的互动发展联盟体,通过跨区域学校结对,以多样化推进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成都”的统筹配置,有效促进了成都教育圈层融合和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专递课堂"的建设,努力实现当前阶段下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决定,以"专递课堂"的形式对口帮扶广州市北部山区温泉镇六所农村小学(温泉教育集群).以"同步授课"模式给两校学生同时上课,为教学点学生提供了与优质学校授课教师及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详情见右图),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很多行政村的教学点或完全小学变成了低年级教学点,这些低年级教学点渐渐成了我们遗忘的"角落",在教学质量上与城镇小学同年级的差距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农村教学点应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实施小班化教学等方面多加努力,以保证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进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学点复兴对于方便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就近入学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用不可低估,但当前农村教学点发展存在着教育质量、师资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诸多困境。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一体、双核、四驱”模式的农村教学点数字学校等措施,使得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机会增多。但与此同时,信息化助推农村教学点发展还面临经费投入不足、协同不力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UGBA运行机制、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和加强农村教学点学生信息化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学校布局的调整,部分乡镇由于受人口变化、地理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小规模农村小学,即教学点。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尽管规模、条件不同,但是使命相同,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义务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均衡发展,教学点也必须得有高效率的课堂,才能保证教育同步发展。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主要靠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开发和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以"四个集中"为原则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态度县际差异大,多数家长认为中小学布局调整没有加重经济负担,没有导致大量学生辍学,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议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顺应学校自然消亡、监控学校转移性消亡、杜绝学校强制性消亡,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培养全科教师、推广复式教学;实行星系管理、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数字资源,提高经费标准。办好村小和教学点,克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保留村小和教学点、增加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编制,控制农村寄宿制小学。扩展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县域内教育与经济双赢。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发展中,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4年,运城市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作为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政策引导,推进制度创新,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使运城市农村教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两年来,全市2000余名城镇教师志愿支援农村教育,1万余名农村教师得到了培训提高,10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200余所偏远山区学校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城乡教育基本…  相似文献   

16.
疫情期间,为提升线上教学的成效,不仅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整体的认识,而且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问题.为此,建立家校互动与师生互动模式,既能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又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校教育对创新课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15年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新学期开始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刘沟小学却没热闹起来,因为这里只有1名教师、1名学生.这是一所最小的学校. 中国的广大农村,一些村完全小学下面都设有教学点.这些教学点,大都以复式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师少则1名,多则2至3名,但规模都比较小. 那些教学点,有的只有10来个学生,有的则在10个以下.他们属于不同的年级,但都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有的教学点只有一名教师,所有课程都由这位教师“承包”. 2004年,我国农村教学点总数达到98096个,班级数2350794个.农村学校总数为337318个.教学点数量大概占农村学校总数的29%.到2014年,全国农村教学点达到6万多个.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课题。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持续减少,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但同时出现了学生上学远、路途不安全、寄宿制学校条件跟不上、农村群众负担加重等问题。下一步,应把农村学生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优先领域,下大力气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提高农村教师水平,保障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静 《宁夏教育》2023,(6):76-78
“专递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通过对偏远地区学校实施“一拖三”的“专递课堂”,实现接收端与主讲端学生在线同步上课、互动交流,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实施“专递课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学点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的特殊性,因校制宜,创新培养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开展乡镇中心学校与所属各教学点之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观摩研讨,统一乡镇中心学校和教学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学点教师集体教研,共同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师职业素养,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