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应能够以国际视野来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具体教学措施包括课堂教学引入文化视角、课程作业增加国际问题、师生互动提高跨文化性、实践活动渗透国际维度、网络平台加强海外联系等。文章在对现有的世界高水平大学教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外合作大学自身的特色,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所应具有的教学特点及其建设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品牌建设应该成为促进中外合作大学顺利办学的关键路径.品牌建设是中外合作大学应对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选择,是维系大学机构持续发展的需要,亦是增进社会公众对大学信任度的产物.从品牌理论视角分析,结合中外合作大学的主要特性,重点探讨了中外合作大学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路,认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品牌目标确立应以教育消费者满意度提升为核心定位,品牌质量的打造应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重要内容,品牌形象的塑造应以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完善为关键策略,品牌传播的开展应以大学国际知名度提升为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娴  郭强 《教育探索》2023,(2):48-53
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应对多元价值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有助于构建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需求的思政育人体系。国家政策导向为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信息技术为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创造了多元教学模式。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五所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机制建设、师资队伍、活动开展和教材建设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跨文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缺乏跨文化特性,应确立“红色”思政教育目标导向;思政教育延伸不足,应构建全方位多维课程育人体系;制度建设存在缺失,需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亟须提高思政师资的质量水平;教材针对性不强,应加强融合创新并改进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支持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行动。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学,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位居中国境内,需要对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环境有所应对。本研究基于对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实践的文本分析和对学生需求的调研,发现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不仅关乎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教育机构的生存,而且是满足广大中国学生教育需求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教会大学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办学质量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会大学这些办学特色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以大学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独立法人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和非法人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特点。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管理,为提升生源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立足于对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群体特点的分析,探讨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装备制造类通识课“大学英语”为例,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与优秀中华文化的德育元素融入授课过程。通过创新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实施手段和途径、创新教学考核评价等方式,努力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育人质量并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办学时间较短等因素,中外合作大学尚未获得足够的社会认可,亟需对其声誉进行维护管理,社交媒介平台为塑造和传播大学声誉提供了便捷条件。基于极端性标准选择个案,对某中外合作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质性内容分析发现,组织作为具有能动性的行动元,围绕商品话语、素养话语、知识话语以及国家话语建构了话语策略“工具箱”用以塑造大学声誉,而隐匿于话语景观背后的家长主义、科技至上主义、国家主义等意识形态是更为深层的源动力。因此,理解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对象和内容并考虑社会嵌入性,同时注意教育组织目标的多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渊源。创业教育是创业型大学的应有之举,创业型大学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创业教育与大学创业行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建创业型大学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理性选择之一,必须不失时机地建立“创业中心”和“创业实体”,完善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推进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了大学管理诸多要素的相对稳定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可以从机制、内容、形式和结果等方面加以描述,具体体现在制度安排与大学本质的匹配性,并最终体现一种“自由与秩序”的相融,制度内容上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权力均衡关系,制度形式上实现了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程序的协商一致,制度结果上实现大学功能绩效的充分发挥。“问题导向”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应坚持的政策范式,通过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失衡状态分析,以解决高等教育制度层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大学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定位,即大学生态定位。高等教育系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天然的"自生秩序"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我国大学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少,造成了生态位窄化的现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趋同发展,造成了生态位重叠度高的现象。大学的生态定位意味着大学与大学之间充满着竞争与博弈,决策者的问责与惩罚机制尤为重要。大学生态定位要避免趋同发展,尤其是横向的学科趋同发展与高层次大学"下行"办学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通过微博进行利益表达的现象日益普遍。微博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应该从主体间性原则出发,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平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面临的"去中心化"挑战,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过从工资水平到社会处境的比较可知,大学生的总体身价是高于农民工的,“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的论断并不成立;大学生工资多次下降的现实并未改变其身价高于农民工的事实;“读书无用”等观点也难以成立。这有利于劳动者做出投资于高等教育的决策。而优化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则可实现高等教育投入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普洱电大分校自2000年3月,参加了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专科、本科试点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有关要求,普洱电大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1+2”模式,改革成果获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奖励,成为云南电大开放教育工作的亮点。结合边疆边疆高考落选生的实际,提出了开放教育专科“全3”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解决了他们的求学要求,又极大地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推进开放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施,加快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学化”时代。在德国大学理念影响下,留德归美学者将“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自由”原则引入美国,形成了新的大学思想。吉尔曼成功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和耶鲁等殖民地学院也开始了由“学院”向“大学”转型的改革。美国“大学化”运动不是对德国大学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德国大学理念与美国精神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选择和修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平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微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适时地面对机遇与挑战,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