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晓飞 《出版参考》2006,(4S):12-12
一本书的前言或序,虽然占的版面不多,但地位却很重要。这本书也到了万事具备只欠“前言”的程度,原本计划由主编单位出面请业界名人作序,但名人们迟迟不能“出手”,于是引出改请本人代写序言的“事端”,引出了这篇编后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此风不可长     
上月某日,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买了一本书,是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份出版的《人本管理》。系《奇正管理丛书》中的一本。他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前言”中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劳作的结果”。他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许多地方似曾相识,经  相似文献   

3.
时下,经常见到出版部门对图书的宣传炒作,大都是广告或书评,再有是请美女做形象代言,要不就请作家签名,但华夏出版社就《爱无藏身之地》这本书,却推出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为本书“重金征寻‘大结局’”。 据该书责编高苏先生介绍,《爱无藏身之地》是今年该社推出的一部以都市人婚外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上市后,市场反映热烈,很快加印。作为文  相似文献   

4.
一则《爱的故事》,将“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推向了全国。但你可曾知道,《爱的故事》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爱的故事,而且由此引出了无数的爱的故事。请看——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本书的广告及“凡例”与“前言”中那些精采的介绍(“本辞典是……全译本”、“巨著”、“世界公认的权威法律百科全书”、“世界闻名的学术精典”、“这部世界法律文化宝库中的精典的出版,不仅对我法制建设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将震动港、澳、台!”……),大开眼界,便毅然决然于今  相似文献   

6.
虚伪的客套     
新近出版的一部写作学教程,其《前言》的最后一段写道:“由于我们水平很低,经验不足,再加上时间仓促,这套教材肯定存在不少缺点,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这种客套,在目前出版的各类新书中,随处可见,几乎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了。“水平很低,经验不足”,是真的吗?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了五位顾问的名字,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学者;《前言》里又特地说明编写本书的有32所院校的39名教授、副教授及讲师,而且把十几位副教授的名字和单位都一一列出。有如此众多的专家教授参加编写,  相似文献   

7.
海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新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氏在本书前言中如此断言,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笔者在某报发表一篇言论,左等右等不见稿费,一个月后从该报寄来两本书,一本是该报总编的评论集,一本是该报记者的通讯集。一看两本书的订价,合起来是八九块钱,这正好是我那篇言论的稿酬了。心想,一篇言论能换回两本书,倒也不赖。于是拿起便拜读起来,可是读着读着,就有些感到不对劲了。请看那一本评论集,打开目录,满眼尽是这样的标题:“团结奋进”、“龙腾虎跃、深化改革”、“安定团结、改革发展”、“团结稳定、面向未来”、“增强团结、  相似文献   

9.
这篇小文章,两年前就想写,标题打算叫做《我也“左”了一回》。一想,这个标题不大好,因此放下了。这两天注意到一个新情况,很高兴,便又来了劲头,并且改用现在这个题目。是怎么回事呢?请让我往下说。两年前,一家出版社出我的一本书,我要求看清样。责任编辑是老朋友,表示求之不得,十分感谢。又千里迢迢打电话来,简直是用恳求的语气说:“请你老人家一定要注意数目字。”我很奇怪何以他这样郑重实事,过去似乎没有这么严重。他说,他们去年有一本书,被查出来两百多个错。他说绝对不可能,那本书统共才十多万字,哪能错那么多?自…  相似文献   

10.
在《希望的空间》译序中,我已经扼要地阐述了对本书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学路径的总体理解,但我仍然担心这本书在汉语语境中存在着某种“突兀感”。因为,这本书明显的乌托邦气息与时下的文化氛围并不一致。不过,从更广泛的历史经验来讲,如果不是在唯实论意义上来使用“乌托邦”这个  相似文献   

11.
张海明教授新著《回顾与反思──古代文论研究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是一部极有批判精神的学术史。“七十年”的古代文论研究历史虽然不算很长,但毕竟是好几代人的努力,可能有人少人期望张海明的“回顾”,能罗列出值得炫耀的长长的成果清单,但这本书里没有。学科的成果.在本书中作为现象受到了冷峻的辨析和评判,其目的是为摆脱学科当下的困境。这是这本书处理学科历史的出发点,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本书在理论水平上要高于一般的学术史著作。本书着力论述了古代文论成为一个现代学科,实是来自域外文论的压力。书中…  相似文献   

12.
《媒体中国》这本书,由北京一家传播公司策划,广州人写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总发行。新闻界的事情写到去年年末,但今年五月即已出版,出书之快少有。 这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提出了“走向调查”、“分析家出场”的主意,展示了广州地区新闻媒体之间的竞  相似文献   

13.
《英汉剑桥百科全书》是即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英国《剑桥百科全书》的中文版。据悉,台湾也将出此书的繁体字版。该书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90年代新编百科,译成中文约400多万字。主编克里斯特尔教授在全书前言中说:“小部头百科全书往往不能提供太多的背景资料,但本书有幸突破了这一传统。”知识性与资料性结合,诚然是编小型百科难破之关。该书解决这  相似文献   

14.
品味《深圳的维纳斯之谜》的文化包装宋城第四次世弄妃立大会在中国王丹副9,操训海天出版社推出了策划已久的新B《深切的维纳斯之谜》(以下简称《狱》书)。读者事到这本书,总会说一句:“这才像本书的样子!”赏]fr\说回溢于雷轰。这种放四,真实源于此书请ID...  相似文献   

15.
书讯     
由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办公室推荐、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人民铁道报社共同编辑的《现场短新闻研讨集萃》,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大同联合召开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成果的荟萃,其中有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首届获奖作者的心得结晶。徐惟诚为本书写了前言,邵华泽为本书写了专文。(宗)  相似文献   

16.
严格说来,这两本书尚不能算畅销,各自才不到2万册的销量,任市场再温吞,也称不上是“亮色”。但是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圈里,它们销得却很俏,以致还曾一度脱销。 一、众人谈《蓝碑——她引出了李约瑟》 北京某科研所主任丘女士:现在的一切都商业化了,建构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格外脆弱。而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颇令人叹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18.
应该严肃些!     
我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本文想从编辑出版工作严肃性的角度,谈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代·文艺·生活》一书里存在的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982年4月初版)。这本书是为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编的论文集。无疑,这是一件很严肃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给人留下的记忆却是,这是一本在编辑工作中不大严肃的书。请看下面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许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老子,而在我今天写书的时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子,老子属于未来,将来会有人理解他的思想。”今天离他这本书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现在能不能说我们已经懂得老子、理解老子?我觉得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当代道家文化的兴起,就是试图从新的时代去认识和理解老子。  相似文献   

20.
巴托·托马舍维奇是中国出版界的老朋友。他13岁参加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成为铁托游击队中的一员。他随军转战,经历生死战斗,战后进入南外交部,后又转到新闻出版部门工作。他最近写了一本书,书名为《生死巴尔干》。这本书回忆了他战斗的一生和叙述他对历史和现状的看法,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和对出版界的深厚情谊。 我在工作中同托马舍维奇交往较深,他要我为他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这本书已出版了英文版,他在书的前言中多次提到我。他说:原来许力以“跟我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