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针对原有课程标准存在的不足及新时代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调整:内容表述更准确、更具操作性;内容更贴近社会发展新要求;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结合更紧密.另外,2011版课程标准还存在对全球教育不够重视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容分析法,对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及内容要求的语义特征,发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与内容要求的语义表述上,都更加契合培育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目标,更注重增强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化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为此,一线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重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地理实践,关注工具、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2001年的实验稿课标进行了重新修订,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有所变化.新课标在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难度,对于过难过偏的学习内容加以删除,更要求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基本知识去理解、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对即将实施的新课标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末,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同年,通过审定的初中数学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的修订版教材出版.与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体例与结构、前言与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均作了修改,着重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切实控制课程的容量和难度.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对今后时期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显著,内容丰富。只有反复研读2011年版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该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确保将该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笔者认真学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后认为,下列问题是实施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必须高度重视、着力探究、认真落实的...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生物课标(2011年版)》〕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显著,内容丰富。只有反复研读2011年版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该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确保将该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笔者认真学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后认为,下列问题是实施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必须高度重视、着力探究、认真落实的几个重要问题。一、必须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课标内容体系更丰富,指导性、可操作性更强,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显著变化。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学科德育要求,积极开展大概念教学,强化科学实践,落实学业质量标准,才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相似文献   

10.
姚金治 《新教师》2019,(11):35-3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了小学生的必备品格的发展,也关注了关键能力的发展,是对小学生更全面的评价,也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评价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无论在内容结构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更合理、更科学。尽管其在许多方面都做了调整,但却始终坚持着生活德育这一基本理念。“生活德育”是德育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其二,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修订了评价建议部分,进一步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和依据,修订了评价内容、方式的相关表述,更准确清晰地呈现了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将不断深入发展。新版课程标准清晰地展示了理科课程"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和"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课程要求,高度关注探究性学习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构建、理解的整合、对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在编写与设计时,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及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要求"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国情内容部分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部分内容修改为:“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在保持大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作了适当修改。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相比,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完善,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调整1.新课标将"课程内容"部分诸表格板块前的目标删除了。这是为了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原目  相似文献   

17.
刘陇霞 《成才之路》2012,(24):85-66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全新的理念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上好体育课,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1年版的比较发现,2011年版有了全面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布局谋篇更加合理、文字表述更加准确、逻辑层次更加严密、论证说明更加充分、内涵把握更加适切、解释说明更加具有针对性、内容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大有提升。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化学课堂离不开情景设计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节课而言,必然存在对应于本节内容的课堂目标,所以课堂目标就是根据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依据学期计划、教学步骤而设计的学生必须达成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既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里程碑。为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创新,新课标在整合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