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是一篇介绍古今语言的变化、发展规律的普及性的事理说明文。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是谈语言的变化发展问题的。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要看懂它并不太难,但是有关这篇课文的一些问题,也有说一说的必要。一、吕叔湘先生与他的《语文常谈》吕叔湘先生(1904~1998),我国当代著名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演变》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一书.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吕叔湘先生以“语文常谈”为题,分期在《文字改革》月刊上发表文章.原计划写八篇,但刊出七篇之后,“文化大革命”来了,杂志停刊,第八篇也流产了.直至一九八○年、吕叔湘先生才将旧稿加以整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的《古今言殊》一文被收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题目被编者改成了《语言的演变》。诚如课本《预习提示》所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然而白璧微瑕,在所难免。现将笔者教学中的思考公之于众,以就教于方家同仁。第五段有一处表述不明确:“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  相似文献   

5.
《湘西乡话的接触与演变研究》一书在详细调查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归纳了湘西乡话语音演变的类型,总结了接触与演变的规律。并且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湘西乡话的语言活力、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濒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措施。该著作代表了目前湘西乡话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人类的语言》一文大量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对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特征有什么作用? 《人类的语言》是一篇抽象事理的科普说明文,它以“人类的语言”作为说明对象。要说清楚这人人熟悉而陌生的话题,一般情况下,洋洋数万言也难以说明白,但在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的笔下,由于大量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不足千字就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作为说明方法的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类比,一种是对比。所谓类比,是指同类事物的比较;所谓对比,是指不同类或相反类事物的比较。本文中同时运用了这两种比较。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体现在学生语言学基础的显著变化和古代汉语阅读、翻译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上。由于是严格按照语言历时演变的顺序来编排"文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教学的这种阶段性呈现出了不少抵牾不合之处。而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今注""古注""白文"三分的做法,有助于解决这种抵牾不合所带来的"虎头蛇尾"和"机械重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寅馆先生在《东普南朝之吴语》和《从史实论切韵》二文中,对六朝时期江东语音的变化有精辟的论述.前几年读到南海鸥君发表在1991年第2期《南京社会科勒上的大作《六朝时期南京方言的演变》,一则感到意犹未尽,二则对文中某些论点不敢苟同.近来重新研读陈寅信先生的论著,有所体会,故也有意对六朝建康的语言略加讨论.六朝三百年间,建康的语言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东吴时,建业虽然外来人口不少,且有一批江淮豪族如周瑜、鲁肃等为其政权骨干,然因孙氏家族本是吴人,依靠的主要也是三吴大族,故而那时建业的语言属吴语系统,…  相似文献   

9.
姜昆武、徐汉澍二同志在《文学遗产》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了《<远游>真伪辩》一文,从《远游》的思想内容与语言风格两个大方面来论证《远游》为屈原作。姜先生的父亲姜亮夫先生加了附言,极力推崇说;“从语言角度来肯定《远游》与骚章各篇在语法、词汇、用韵等方面的一致性。这都是强有力的说明,可以为世人解惑。”文章发表十多年了,其后虽有人作文说《远游》  相似文献   

10.
《茶馆》是老舍先生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不管是在语言艺术上,还是在思想高度上都堪称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英若诚先生的英译版《茶馆》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对英译《茶馆》的语言口语性、语言动作性以及语言人物性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从舞台表演性视角下探讨语言的直接效果在英译《茶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文从改中出。好的文章、优美的语言都是通过作家大量的修改才得来的。在我国古代,曾留下了贾岛“推敲”的典故;而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则留下了不少修改的佳话。《雷雨》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到1978年入选《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先生就曾对其戏剧语言作了多次的修改。这里想结合高中语文课本所节选的《雷雨》片断中的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清微简远、形象传神、机智幽默三个方面分析了《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并联系当时玄学清谈的时代背景,说明其语言风格的根源;同时还通过与秦汉散文语言的比较,说明《世说新语》文学语言发展的新特色。在方法上,努力把文体学分析方法与历史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颜氏家训》成书于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是用接近口语语言写成的,使南北朝时期许多语词得以展现,是当时语言的真实记录,因此具有珍贵的语言史料研究价值。王利器先生的《颜氏家训集解》对《颜氏家训》中的语词进行了解释.其中的一种解释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采择,但也有一些解释不是很恰当。  相似文献   

14.
黄景春先生《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一书篇制鸿大,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编。绪论以简要精炼的语言勾勒了道教的兴起发展,以及古代小说的文体演变,为后文叙述廓清了概念。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语言》(初中《语文》第六册)是一篇介绍语言学基本知识的科普说明文,作者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这篇文章不到一千一百字,但内容深刻,结构紧凑,条分缕析,脉络可见,把语言学方面的深奥知识和抽象事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与作者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词汇教学又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在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词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最快,最显著”(吕叔湘《语言的演变》)。因此,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力先生曾经说过,掌握了古代汉语词汇就等于掌握了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洋溢着诗情画意,是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丰富语言仓库、提升审美情趣的好教材。“美文应该美学”。试看一位教师教学此课(第二课时)的一个精彩片断———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郭沫若先生的优美散文诗《白鹭》。郭老先生笔下  相似文献   

1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了戴鸿森先生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戴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港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刘本栋先生校订的《金瓶梅》(以下简称“刘本”)。经过对照研读,发现戴本在校勘、标点、删节方面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仅从港本中词语原貌出发,同戴本和戴先生的“校记”进行比较,试图说明某些语言现象,以此向戴先生和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20.
《田园交响曲》的译者李玉民先生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范畴和审美标准的角度来鉴赏《田园交响曲》译作在内容、语言形式和意境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学元素;并且分析了审美观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