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碧 《现代语文》2007,(6):122-123
翻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伴随着翻译活动,必然会有对这一历史悠久的活动的思考和评价。本文从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差异提出了制定翻译批评标准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翻译批评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批评也先后受到了三种研究范式的影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都不断更新,逐渐形成了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多元互补的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以翻译或翻译活动为中心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批评如何进行,与主体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十七年"(1949—1966)特殊的时代语境形塑了文化身份各异的翻译批评主体,其话语特征也风格迥异。本文对"十七年"翻译批评主体的文化身份和话语特征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我们认识特殊语境下文化身份与翻译批评的关系,以期揭示翻译批评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当前翻译批评的现状来看,虽然在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们对于翻译批评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翻译批评显得软弱无力.因此,翻译批评的基本范畴界定和基本理论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翻译批评的本质和目的、主体和客体、层次和功能、标准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束远 《考试周刊》2012,(8):20-21
翻译的历史几乎和语言一样悠久,翻译批评更是如此.但是客观地研究翻译批评活动长期被限于一个很肤浅的水平.从而阻碍了整个翻译研究的发展。不同的学派都在通过建立潜在可行的模式.努力地提供此问题的解决办法。翻译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评价标准。建立起标准,翻译批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批评研究的动向,并对该学科发展提出建议,分析了功能性视角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翻译批评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方兴未艾的翻译热潮中,翻译批评领域的冷清态势,表明翻译批评正面临着新的定位、整合与抉择。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的批评理论体系,确定规范化的批评标准,履行指导性的批评职能,树立正确的翻译批评观,准确把握翻译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定位,寻求科学有效的批评方式和沟通途径,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翻译批评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注重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之中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为翻译批评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批评所关注的焦点是翻译过程,即翻译的外部因素及作用于其上的各种力量和所施加的影响。翻译批评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翻译现象做出符合历史现实的描述、解释和评价,揭示出翻译生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促进或制约作用,以及翻译主体(译者)在各种因素中所担当的角色。后殖民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应采取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鉴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翻译批评的多维性,翻译批评应当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对待译作,得出的概念和结论也不应当是惟一的,而是多元和动态。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一定的模式进行翻译批评,是审美批评主体进行沟通、交流、论辩,最后通向批评共识的必要途径。不同层次的翻译批评侧重点不同,因而需要不同的批评模式。许渊冲模式在翻译审美批评实践中的应用实例阐明,该模式作为翻译审美批评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自身特定的批判对象。从批判指向的目标看,科学的批判性表现在四个维度: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对非科学领域思想观念的批判,对科学自身的批判,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批判。即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越出科学领域,对非科学领域的宗教、迷信以及伪科学等方面进行批判而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对业已存在的科学概念进行批判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或革命;对科学导引下的技术所产生的多重影响进行批判,为科学的发展护航,并为科学的合理性存在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以译学四家中的翻译评论家为起点,从翻译评论的狭义和广义定义着手,可以得出翻译评论的多视角评论观点,即:社会学视角、翻译理论与实践视角和译作质量视角三种视角与其分支。  相似文献   

15.
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不同的翻译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批评标准;所以,对于同一篇译文,不同的翻译评论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文章拟从许钧和纽马克两种翻译标准方法来评析《金银岛》片断,指出这两种翻译批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的翻译批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翻译批评实践倘若离开历史语境就可能出现谬误的观点,把历史语境视为翻译批评的具体参数,从历史语境化的角度审视翻译批评及其标准,并认定将翻译批评事件或对象历史语境化为翻译批评的重要途径,是翻译批评实证性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翻译批评实现公允、客观与准确。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批评的社会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译的双重化身份使他不可能完全忽视译语的社会化因素,相反,译语的社会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译对原的理解和阐释。社会化因素在意识形态、学传统和规范、化价值观三方面对译的影响,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中应涵盖这些方面,以便对译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