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论转向与哲学解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哲学在从语言论转向后现代释义哲学过程中把理解从本体论上规定为人的存在方式.理解既是人的归宿,又是人的使命.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存在就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与历史文本的视界融合.而理解就是生命创造性的展开.通过对理解的超越,人类不断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文本,获得新的自我理解,从而走向永恒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语言和本体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当代西方哲学中语言和本体论这一基本问题的评价 ,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中语言和本体论及其相互关系是如何构想和理论化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可以被理解成在关于命名之性质、言之性质以及它们和本体论的理解之关系诸问题上的各种不同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一些哲学核心概念的差异。通过对Philosophy、Ontology、Metaphysics和Being等西方哲学概念基本词义的辨析,可见用“哲学”翻译Philosophy、用“本体论”翻译Ontology的根本困难,其根源在于中西学术语言对Being范畴的不同理解;并由此使 “真理”与“道理”的区别构成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方哲学史上“是”、“在”、“有”的千年之辩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认识论”及其重大转折的认识;而对海德格尔“此在”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则对其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重要,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是内在于现代人本主义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在哲学研究气质上,舍勒哲学人类学超越了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对立。蕴涵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特征;在人的研究的思路上,开创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照的新视野、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并确立了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范式;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克服了传统哲学对于人的片面理解,以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片面性,并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产生了总体影响;同时也为所有关于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局限则体现在缺乏前后一致的方法论和缺乏实践维度的观照。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对语言的研究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及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卢卡奇以语言本体论来揭示社会历史的存在,语言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和深层内涵。卢卡奇反对仅仅从工具的意义上理解语言,而主张从存在的意义上说明语言,也就是说,把语言当作人的存在,当作人性的规定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宋明哲学与先秦哲学在知行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是,前是以行为中心的人,相对而言,宋明哲学则强调了知的中心意义,知行之辨上的以上差异最终根源于本体论上的如下不同:先秦哲学是以“道”为中心语词的人,而宋明哲学则是以“理”为中心语词的人。从先秦到宋明,中国哲学的转换表现为基本语词的变迁,这就是道的理化现象。通过对戴震、王船山哲学的解读,可以彰显中国哲学演化的上述线索。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大体经历了五种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论思维方式将哲学的主题和使命由“解释世界”置换为“改变世界”;它实现了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将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论问题的探索之中,强调事实与价值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论当代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论当代哲学的转向李无苑实体本体论是古典哲学的基本形态,它试图用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实体来说明世界。而文化本体论则是在经历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之后,由卡西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罗蒂等人开创的一种当代哲学趋向。它既超越了传统...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