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人物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它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严谨治学的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高尚品德和美好情操的教育,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追求真理、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伟 《文教资料》2006,(5):71-7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典故和历史对联,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历史的教育功能.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材料.在方法上:通过利用影视资源,可以促进历史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促进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促进师生"争鸣"提高辨析能力;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凭借跌宕起伏的视频、具体形象的历史图片、引人入胜的音效,可以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调动学生思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旨在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推动历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补充乡土历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乡土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HPM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史的运用,提高数学教育水平。HPM主要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研究的领域。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师应实现教师自身数学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三种观念的转变。至少有两种数学史料的使用方法:直接使用原始文献和编写适合课堂使用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获得正式命名。新历史主义文学史观强调文学史是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是文化系统整体性的话语想象,它从社会——文化批评的角度审视作品的生成与存在,对文学史理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同时,它对传统的文学史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讲授历史知识,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深化高职生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知,使高职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实现从历史教育角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叙述体是最古老的一种历史编撰方法。希罗多德通过史学革命草创了西方历史叙述体的范式。修昔底德则把历史叙述与求真的史学批判精神、求善的道德垂训历史意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完美地统一和结合起来,为后世西方历史叙述体奠定了范式。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史记》一书中蕴含的“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位来书写历史,以人为本位选取、评价历史人物,以人为本位衡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为本”是他思想的核心和写史的出发点。《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从“以人为本”的述史原则出发,他对历史进行了创造性的编撰。他在史书中第一次客观公正地对“利”作了叙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张宝昆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6):471-474,482
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由于对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关系认识模糊和处理不当,以及二者关系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处理二者的关系,坚持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原则是高等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准确科学合理恰当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史学评价,是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通过多元史观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学生史学评价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育人功能,并且逐步认识到历史具有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在积极倡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历史教育可以为培育民族精神找到根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主体。  相似文献   

19.
叙事史学法是历史学科最经典的记叙和研究方法,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最早的记载。纵观整个历史研究,叙事史学法经历了主导、辅助和重新复兴。叙事史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观点对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给予了当代教育史学科在学科自身、学科意义和学科方向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20世纪初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中国化解释和宣传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观进行了理性批判,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并由此揭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为当时的中国革命丰富了新的时代内涵。他对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如何实行社会主义以及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是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后来共产党人和有志之士努力追求和实现的政治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