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碧星  赵瑞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50-51,72
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乡村旅游含义,并基于该理论,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相关利益主体按照其在乡村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和乡村旅游开发参与程度划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探讨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文章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涵义和类型,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开发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从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及开发策略等讲述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乡村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必然能够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同时也对海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开发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解的基础上,对海南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重点提出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中出现的一项新产品,是以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自然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最后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以期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状况、客源市场、开发建议等方面人手,结合云南现实,初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在陈述景区和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咸安区刘家桥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为本市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开发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产品,是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阐述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的特征、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和开发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开发基本对策,并总结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律。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乡村旅游肩负"旅游产业扶贫"重任,又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促进河北省乡村旅游向休闲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分析了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主要有乡村旅游产品由过去单一的食宿接待模式向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等多业态转变,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多元化等;剖析了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挖掘少、开发雷同、人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从文化升级、产品升级、制度转型3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之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客家乡村旅游自身的独特条件给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开发客家乡村旅游资源对赣闽粤边客家地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客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这势必限制其自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程。本文尝试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赣闽粤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浅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兼论安康旅游产业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村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依托,是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既是城市消费需求变化的产物,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在一些经济落后但农业资源较好,生态与人文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旅游观光农业将成为21世纪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安康处于关中古代人文旅游与三峡、神家架、张家界自然风光旅游长廊的中间地带,又有秦巴山林,汉江水道的独特条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禅"字何以有"禅让"之义?有一种观点认为来源于除地而祭的"(土单)",可称为禅祭说.该说又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东汉班固、东晋袁宏等的"揖让受终,则有封禅之事"说;二是东汉郑玄的"置之空(土单)以出其君,更立其次贤者"说;三是唐人杨倞"除地为(土单),告天而传位"的折中说.不过,目前所知,禅让之义出现以前,除地而(土单)似可用于祭祖和婚仪;"封禅"晚出;"告天传位"更为晚出.禅祭作为禅让之义的源头证据不足.清儒朱骏声指出,"禅"可作"嬗"、"蝉"和"传"的假借字.循着这条路径,可以证明,"禅"字与童声字通假.东汉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禅"古代作"嬗"、"擅"、"檀"等字;其中的"嬗"为"蝉"之假字,"蝉"的名词动化,有"变蜕"和"相连"、"断绝"和"继续"的含义."传"字本义为传车,引申为辗转传承,与"禅"("蝉")字义有相合处,而且音近可通假,先秦文献中,凡可使用"禅"("嬗"等)字表达禅让意义的地方,多用"传"字,此后,"传"、"禅"("嬗")等字互换通用.这说明,"禅"字的禅让之义,可能最初来自"蝉",而非"(土单)";它的主要内容,亦非禅祭和传位的结合,而是"断绝"和"继续"的辩证统一,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王朝更替观.  相似文献   

14.
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因此,需要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而准确的分析,以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行者的需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营造鲜明的乡村整体景观意象,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比较单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是乡土文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并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对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熟经验,提出了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阿拉善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常常被忽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在用地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标准,且优惠政策少,规划管理依据不足。使用土地的相关税费、价款等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无法弥补未利用地相对于耕地的开发成本差额,致使用地者开发利用未利用地的积极性不高。在今后利用过程中需加强未利用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编制规划、研制标准,规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程序、规模和时序,达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如今已经成为当代旅游业的主体,本文分析了城市旅游的特性、发展城市旅游的优势以及当代城市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作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一部神秘的古代文化典籍,其性质历来颇有争议。从《山海经》内容结构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来分析,其性质不宜笼统而论,而以归入综合志书类较为恰切。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一种依托乡村的新型旅游方式。我国乡村旅游自产生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针对这样的事实,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踏青、郊游与现代城郊旅游就总体规模、经济消费水平与项目类型来说是不同的,然而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踏青与郊游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民俗内涵是现代城郊旅游文化的精髓,它对自然的崇尚和“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与现代城郊旅游“返朴归真”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因而可以说古时“郊游”与“踏青”是现代城郊旅游的潜在基础,它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我们现代发展城郊旅游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