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击剑     
G885.G804.32击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补充=About nutritionsupplement for fence athlete during their training[刊,中,B]/张培田(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5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2).-101-102(SJ)击剑//运动员//训练//营养 在分析了击剑运动训练与营养补充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张竹君 《体育科研》2012,33(2):72-74
主要采用了TJ-击剑反应时测试仪对上海市虹口击剑学校女花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利用该仪器进行击剑运动员专项反应训练,对运动员的训练有较为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针对击剑运动的专项技术特点,对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指标建构及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成林  刘微娜  任莉敏 《体育科学》2007,27(8):31-36,52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击剑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国家击剑队进行科技攻关服务、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测量方法,对高水平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构成因素及监控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构成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控制能力的指标是注意转换能力、竞技控制能力和应对困境能力。根据所构建个性化心理指标,结合击剑技、战术特点的专项辅助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击剑运动员个性化注意转换能力的提高;对击剑运动员实施的关键分模拟训练及各种针对个性化模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击剑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了其竞技心理能力的提高;应对策略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击剑运动员逆境的合理应对能力,从而促进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黄健荣  陈洁 《体育世界》2012,(5):110-111
击剑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攻防转换多变的格斗性竞技项目。击剑运动员最具有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而促成"速度力量"的关键就是核心力量。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寻找适合击剑运动员所需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专项力量,从而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为我国击剑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击剑专项测试训练仪的研制及对击剑运动员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测试和分析研究,发现击剑专项测试训练仪在施加的反应时专门训练因素对于提高击剑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和动作速度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击剑是单兵对抗性项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激烈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在击剑比赛中比分交替上升,并有很短的时间制约,所以对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就非常高。 心理训练在比赛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击剑运动员技战术性强的特点,击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目的应当培养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击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指标构建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冲  陈丹萍 《体育科研》2007,28(3):72-75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和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根据击剑运动项目特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击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构建及训练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击剑运动员的剑感、距离感和时机感是制胜的关键,而速度素质在现代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击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构建、评定和训练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击剑运动员的选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击剑运动是一项短兵相接,面对面进行直接较量的紧张、激烈的竞赛。比赛中,场次多,而每场比赛时间短,强度大。因此,击剑运动员必然有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为使我国击剑运动水平有新的突破,必须从选材上下功夫。我们通过对云南省优秀击剑运动员身体素质、形态、发育、机能等方面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击剑运动员选材的科学依  相似文献   

10.
击剑是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其特点是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很高。在高水平的击剑比赛中,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往往会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击剑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现代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比赛水平有着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结论得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赛前心理表现主要为过度紧张、赛前的过度兴奋和赛前的情绪冷漠等,影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主要为自身因素、家长和教练员因素以及比赛环境因素,其中自身原因是影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最为主要的因素;并从家长、教练、青少年自身角度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提高赛前心理素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上海优秀击剑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跳水运动员与击剑运动运动员的注意特征有显著差异。注意稳定性及注意集中这两项注意特征,是优秀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重要注意特征。优秀击剑运动员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注意特征是注意转移。  相似文献   

13.
刘业霞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3):32-34,48
针对当前中国少年击剑运动的开展状况,以参加2005年全国少年击剑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基本技术的掌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中国各省市进一步开展少年击剑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脑象图技术(EEQG)对优秀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优秀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量和方式以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高于普通人;运动等级、性别和剑种因素对优秀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大脑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无影响;左前-右脑的双侧匹配在击剑运动员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左前-右脑的匹配是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处理信息的优势匹配;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主要受剑种的影响。比较花剑运动员、佩剑运动员大脑左颞区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比较佩剑运动员、花剑运动员左后脑区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边缘系数与运动员赛场竞技状态呈较高负相关,边缘系数越低,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发挥越好。边缘系数优秀型占运动员总数的51.4%,一般型占48.6%,我国优秀大学生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5.
击剑意识是击剑运动员在对抗中捕捉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最合理的技术行动的能力综合表现?本文就如何培养运动员的击剑意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优秀击剑运动员脑象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脑象图技术(EEQG)研究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激活能力总值显著较高,提示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量更大,处理信息的方式更多;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优势单脑区为左前脑和右后脑,左前—右后脑是优秀击剑运动员双侧脑的最佳匹配;男女运动员在大脑左颞区优秀图形的差异显著,提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有更稳定的情绪,更高的内驱力,更强的逻辑记忆和理性思维能力;击剑运动员优势图形中的特征图形为内方型和隧道型,非优势图形中的特征图形为逃逸型和奇异型;脑象图的技术参数中,边缘系数反映大脑处理信息的耗能量,它与击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呈较高的负相关,即边缘系数越低,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的发挥越好;击剑运动员边缘系数优秀型占总人数的62.4%,一般型占总人数的37.6%,提示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付全 《中国学校体育》2014,(4):68-71,81
通过对击剑项目特点的深入分析,针对国家击剑队备战奥运会的需求开发了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诊断系统和训练系统。诊断具体指标包括:击剑决策、操作思维、神经类型和竞赛策略等,为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心理诊断和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进行了以运动员的专项决策能力和在比赛中处理各种情境问题的认知模式训练、表象预测训练和对手模拟训练等综合心理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综合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提高了击剑运动员的大赛心理能力,为奥运会击剑项目实现新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震城 《体育科研》2007,28(6):72-74
通过对上海击剑队男子重剑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从而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为我国击剑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击剑运动员的损伤特点,我们对参加第五届全运会击剑决赛的172名运动员进行了损伤病情、病史询问及局部的体格检查,同时又听取了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训练、损伤等问题的自述。现将击剑运动员损伤特点的分类以及一般规律浅析如下。调查结果172名运动员中,男127名,女45名。运动员年龄在16~29岁之间,训练年限1—13年不等。172名运动员中,带伤参加比赛者124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五项运动中的游泳、击剑和跑射联项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合理的营养补充对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和储备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Senseware Armband便携式能量代谢仪记录4名重点运动员训练期能量消耗,同时称重法记录膳食摄入能量,探究重点运动员训练期能量消耗和膳食摄入特点,制定符合此运动员自身特点的个性化食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