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作者近年来致力于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学理论吸收现代系统论成果的基础上,在概括中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基础上,探索马克思主义狭义文学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并用之于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本文则是作者试图把狭义文学系统论拓展为广义文学系统论,用来从中西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主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和规律。内容有三部分:一、肯定中国文学史宏观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肯定众多学术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同时着重对不同意见进行商榷;二、运用文学系统论的理论方法,从中西比较文学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主要有哪些特质;三、简略论述中国文学的特质与其发展规律的统一、上述研究对于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而《红楼梦》的伟大却不仅在于它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鲜明的艺术典型。贾宝玉形象便是这一系列典型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但是,这一形象也是《红楼梦》人物画廓中性格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典型。对于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本文拟从贾宝玉形象社会性质与美学性质的分析中,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贾宝玉形象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影》是清代《红楼梦》诸多续书中少见的由女性作者完成的作品。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此作品中的贾宝玉不及原作形象内涵深刻,但仍有其一定的独特性。《红楼梦影》中的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在于:首先,作为贵族世家成员,此形象在以家族为视角的叙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消弱和淡化;其次,作为生命个体,此处的贾宝玉形象展示了家族生活中个体感受被压抑而造成的人生孤独感。贾宝玉形象的地位和作用被消弱和淡化,反映出作者希图恢复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时代性焦虑;贾宝玉个体情感的压抑和孤独,显示了作者对于封建家族中个体生命状态负面性的体察。  相似文献   

5.
吴颖的《红楼梦》研究是国内该领域颇有成就、有独特研究视角的一家,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追求人性解放的视角论述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从人性解放觉醒精神的对立面分析薛宝钗、花袭人形象的性格内涵;从宏观的视角论述《红楼梦》的人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启蒙主义精神,论述《红楼梦》的美学风格和人生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7.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  相似文献   

8.
影子叙事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手法,而贾宝玉与甄宝玉更是红楼梦中众多形影人物中最经典的一对。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是模糊绰约的,甄宝玉表现出了贾宝玉内心对知音的渴求;在后四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逐渐具体真实,成为贾宝玉另一种人生道路的假象。这一组形影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探微刘光钟,邢少山人们历来都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由于它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封建的人物,特别是贾宝玉这个人物,人们是把他当作叛逆者的形象来推崇的。我们说,如果仅仅把贾宝玉当作一个“不肖子”,而忽视了他的内在感情...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作者通过对贾宝玉独特心理成长过程的描写 ,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是其独特生理、心理成长的结果 ,又是一种社会影响的结果 ,还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 ;正是有了这一女性化心理细致深入的描写才使贾宝玉这一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而成为不朽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绵长的文学长廊里,展现着斑斓多姿的文学形象。零余人的形象也不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早在14世纪的元末明初社会动荡年间,文学家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林冲身上就有零余人的影子,18世纪,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在清初闭关锁国以及文化禁锢政策下,撰写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零余人形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红楼梦》中几段神话的意义、关系及作用,认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实际就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与小说主体故事有紧密关系,它蕴含了贾宝玉的形象和《红楼梦》一书的本旨,也包含了小说的总体艺术构思和结构主线.同时,文章还对诸多说法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高昂  高万年 《天中学刊》2007,22(1):68-72
《红楼梦》男主人公贾宝玉的两个既俊俏又聪慧的大丫环——袭人和晴雯,作者并无贬一个褒一个、薄一个厚一个,而是把她俩作为同是受驱使、受奴役的正面人物来描绘的,真实地活画了身处贾府特殊环境和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丫环的典型形象。正确认识、分析这两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创造应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人生悲剧的精神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显性历史寄寓价值的作品,历史发展中的矛盾构成了作品整体性悲剧特征的内核,这种悲剧性特征体现在作品多种艺术构成元素之中,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不仅表征了历史的真实,他对自由的执着以及追求自由中的孤独从人性深处暴露了这一典型形象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贾宝玉、林黛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坚定的自发自由主义和朦胧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豪门公子,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纯真爱情和自发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贵族小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