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子书。该书学说庞杂,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也正是因为该书体系内容的庞杂,学界对其作者的争论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所以,尽管当前《管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管子》研究相比其他古籍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对《管子》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哲学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我们重点以《管子》为依据,从管仲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管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清代临海洪颐煊《管子义证》在《管子》研究上有独特的贡献:全书在引用孙星衍和王念孙《管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字训诂为重心、引用时以版本和群书为依据、引用中突出对前人批判的特点。洪颐煊自加案语更能反映其治学成就,表现为在小学上有突出贡献、阐述义理上较前人略有进步以及在辑佚上有所贡献等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辑录古籍精要之语或典章旧制而成书的著作,《群书治要》、《通典》、《意林》从内含丰富治道之术的《管子》中吸取了不少内容。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它们对《管子》的辑录显示出不同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和《管子》中都有一篇题为《九变》的文章,两篇文章篇名相同,都有着齐文化背景,但两篇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有所不同。对两个《九变》篇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孙子兵法》和《管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其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性论"是《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基本内涵、哲学基础、对人性的评判、对人性的引导方法以及终极归宿方面对《管子》人性论特色做了探讨。《管子》人性论是以"趋利避害"为基本内涵,以"天道观"为哲学基础,未对人性做善恶判断,主张用德法兼用的方法对人性加以引导,且以政治目标为最终归宿的理性工具人性观。  相似文献   

8.
《管子集校》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管子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但是《管子集校》引《管子杂志》的研究尚未发现,运用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对比《管子集校》引文和《管子杂志》原文,发现版本异文29例,以及存疑之处若干例,俱可再根据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理论进行分类探讨。这对把握《管子杂志》的校勘价值,了解《管子集校》的引用特色及其版本的可靠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立 《语文知识》2009,(1):83-86
《鬼谷子·符言》篇的成文,学术界历来争议很大,多数人认为是伪作。有学者根据《符言》篇的成文与《管子·九守》篇的相似性,进一步认定是从《管子》中携入的,这种观点几成定谳。但近年随着出土文献的研究和先秦黄老思想的进一步解读,越来越多的证据佐证《符言》并非从《管子》中携入的,而是《鬼谷子》原有篇章。本文从出土文献研究和传世文献解读出发,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例证《符言》篇为《鬼谷子》原有篇章。  相似文献   

10.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春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有学者指出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传世的<管子·霸形>有不少相近之处,文章进一步指出<管子·戒>中的不少记载也与竹书存在对读可能.通过三篇文献的对读,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出土竹书本身含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出土竹书和<管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中多篇提及古帝王,如三皇、五帝、三王等,反映了齐人的崇古倾向。古帝王在《管子》中主要作为说理的论据出现。齐人虽崇古却不迷古,他们对古帝王亦有所批判,反映了齐人在认同基础上善假物以为己用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管子·八观》篇提出了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观台榭、量国费、粟行百里,稼禾盖积;用财毋已,用力毋休;民产有余,国之存也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审度量节、概算收支、基本建设、量力而行、观察生产、粮食安全、体察民情、安帮定国。  相似文献   

15.
大学问家梁启超对管子的评价非常高。这其中的原因既与管予有关,也与粱启超有关。一方面,管子功绩卓越、见识超群、品德高尚。另一方面.由于强烈的使命感、爱国热情等个人原因.加上国难当头、世界形势等二人共享的时代难题.粱启超才与管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管子和晏子同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二人以其显赫的政绩名垂青史.管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家产殷实,富可敌国.晏子晚管子一百多年,一身仕三朝,从政五十六年,晏子时代的齐国,国力要比管子时的更加雄厚,而晏子家无积蓄.造成管子与晏子贫富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持有不同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是实行法律援助的国家依照本国法律援助法规的规定应该对本国公民承担的法律服务责任。它主要体现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的保障等方面。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充分体现着国家责任。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法律援助制度。2003年9月1日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正在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但要建立充分体现国家责任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必须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