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并且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之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而党的十八大,更是首次单独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它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提升至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确定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也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小康是生态文明的客观反映。宜宾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酒都”,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必将为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必将为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的力量,必将为宜宾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使林业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加强国际传播是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应有之义。资源保护与节约、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不仅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也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利用国际会议发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蓝色伙伴关系等,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底线是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要建设一种文明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特别是生态文明,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化观、价值观的树立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李连华 《职业圈》2013,(24):103-103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样的中国梦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生态梦文明梦是中国的文化沉淀与传播。一个企业的创建、生存、发展,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工作,是一代一代人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一代一代人的梦想。如何才能让企业长久生存,健康发展,承载数辈人的梦想?企业梦就是将我们企业文化继承下来,传播下去。生态文明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题,是正能量的传播,是国家的各个部门,每一位公民应该自觉接受并倡导的主题,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企业的生态文明应该与企业的发展自然结合,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最终演变为企业的文化,并传承和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只有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才能充分认识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小玉 《文化学刊》2016,(4):119-122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建设自当提上议事日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其主流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提供强大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智力支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生态文化》2010,(1):4-12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承担着光荣使命。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形势和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林业.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对怎样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知水平;二是引导他们切实关注生态问题,让他们对生态问题有感性的认识;三是加强他们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林业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东  王一迪 《生态文化》2010,(1):15-15,25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敏哲 《生态文化》2008,(3):59-59
由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林业局承办的中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于5月30日至5月31日在广州市举办。论坛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倡导符合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短视频时代为区域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该文从黄河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成果出发,重点阐述了新时代黄河口生态文化短视频的呈现原则、创作与传播策略,以更好地展现黄河口生态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体现其蕴含的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等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生态环保意识,生动诠释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刘晓玲 《生态文化》2008,(5):F0004-F0004
十月金秋,天高气爽,为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美术作品展”目前正式启动。组委会于10月10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和谐中国绿色家园”大型歌舞晚会,拉开了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系列活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着重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详细分析了珠海高新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性地提出了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并在阐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用第四部分篇幅进行专门论述。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着重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详细分析了珠海高新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性地提出了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中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的标识性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在"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展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需要及时跟踪研判国际社会有关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舆情动态,识别塑造生态文明国际叙事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我国智库、媒体等应在后疫情时代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赋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叙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