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那些使你费尽心血、绞尽脑汁去教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功课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而且,差生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成了众矢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差生还为数不少。我国有关部门甚至曾经作过“差生”数量的统计。如何转化这些差生,成了教学实践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也不乏对“差生”、“问题学生”的研究,但也未见得何种理论实施下来,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程设计既然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  相似文献   

3.
差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差生肯定是必然的,哪个班没有几个差生呢。从成绩来分析。学生都是按照成绩排名的,有了第一名也就有了倒数第一名,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从品性来分析,每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当教师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班级学生时,有了道德优秀的学生也就有了道德不足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谁被沦落为差生,则是非常偶然的了。哪个学生一进校门就愿意成为差生呢?可是,他们又是如何沦陷到差生这个地步的呢?  相似文献   

4.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5.
"差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转化好"差生",首先就要了解"差生"形成的原因,他们从初中到高中,随着环境的改变,课程的增多,任务的加重,一部分学生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因种种的原因,导致这些学生不但没有及时克服遇到的困难,而且学习上思想上出现了滑坡,成为学生中的后进层,究其成因,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差"在哪儿?     
期中考试过后,有些班按名次排位置。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学习成绩"差"的在一起。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我一直都想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差生"在人格尊严上会不会感到"不平等待遇"?他们的心灵会不会受到挫伤?这样做,"差"在哪儿? 其实,"差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各有长处呵!我要说:老师,"差生"更需要您的呵护!  相似文献   

7.
防差于未然     
一个优秀的班级可以有按成绩排列的最后一名学生,但不可以有差生,所谓差生就是指那些屡次测试不及格的学生。那么怎样防止出现差生呢?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但是如果我们及早发现哪个学生有滑向差生的苗头,及早采取措施帮助,做到防差于来然,那么差生就容易转化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谓的“差生”。“差生”包括知识方面的“差生”和品德方面的“差生”。究其产生原因,不外乎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两个原因。如何使这些学生尽快摘掉“差生”这顶帽子,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科学地“转差”。一、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欠缺的方面。所以学生某一方面差并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差,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就要挖掘…  相似文献   

9.
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你辛辛苦苦教他几年,他一毕业就把你彻底忘了,好像从来就没有你这个老师。尤其可气的是,那些你特别关心和看重的好学生,考取好学校,就以为是自己的本事,连一个谢‘字’都不说;到头来还不如那些差生,他们倒常常念叨老师的好处,说过去老师说他骂他是为了他好,后悔当初没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中小学里,所谓差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上落后,或者在品德行为上有过错,或是指上述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的学生。据国外调查,差生占学生总数的6—10%。在我国中小学里,差生的比例也相当可观,有些学校差生的比例达百分之十几或更大,这是一种客观上存在的严重现实。对这部分学生教育不当,不仅使素质教育任务的完成产生严重欠缺,而且会给社会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充分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对差生本人有积极作用,而且对班  相似文献   

13.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上对“差”有这样的定义:“差,不好,不够标准。”那么,差生自然也就有不好,不够标准之意了。可我们评价差生的标准是什么呢?只要走进学校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差生”,无一例外的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成绩达不到及格的标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校或班级总会有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比如调皮捣蛋、破坏东西、作业拖拉、上课故意不认真或随便说话、骂人打架,甚至敌视教师,这些学生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从天真无邪的孩子,变为受人歧视的“差生”,责任究竟在谁?让我们先来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爸爸,我本不是差生亲爱的爸爸:您好!这次家长会你能来参加吗?我们父子好久都没有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了,只要我们一对话,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大吵大闹不欢而散!我知道这一切是从我当差生那天开始。也许你忘记了,那一天也是你和妈妈分道扬镳之日啊!…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特长无差生"是立足于多元智力结构的科学理念,面对一般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差的客观现实,紧扣中小学"减负"要求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它否定传统的"差生"观念,承认学生的发展多向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材施"评",发展学生特长,特别是挖掘那些所谓的差生的潜能,通过充分的"扬长",实现尽量的"补缺".因而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许多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与优差生的接触中往往带有亲疏有别的交往特征,并没有认识到情感特征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变量分析中,布鲁姆将学生的"先决情感特点"作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变量,认为那些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我们的教师经常会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差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其心理特别敏感且易受到伤害,多数差生  相似文献   

17.
在每个班集体中,都可能有先进、中间和落后三种状态的存在。一般地说,落后是指那些学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如何看待这部分差生,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8.
"差生"在各地各校各年级都有,尤其是在初中年级阶段,更多地凸现在农村初级中学里。我17年来都在农村中学从教,更多地体会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障碍。"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普遍认为:差生包括那些学习成绩低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还包括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学生。中学阶段数学差生普遍存在,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多学习障碍,因此,差生的转化也就成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本文就差生的学习障碍成因做以分析,以及如何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不论在哪一所学校,还是哪一个班级,差生做为一个群体都客观存在,而且差生给人的往往是调皮捣蛋、智力低下、不思进取的印象。因此,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及群体整体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