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一书名中的“且”字读成“而且”的“且”(qiě)是误读,应读作“租界”的“租”(zū)。这是因为写作这批杂文时,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2.
《语文月刊》1986年第11期上发表了秦国同志的《〈且介亭杂文〉的“且”字读音辨正》。《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在“报刊文摘”栏里摘要转载。秦文说:“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方合书名原意。”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不合书名原意。”鲁迅写作这些杂文时,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北四川路,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3.
看到一份排成铅字、印在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的教案,标题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其中有一惊人之笔: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不是读“且介”,读“租界”。孤陋寡闻如我,向来只知道“且介”读如本字,未闻应读为“租界。”我想还是且慢“针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几句是旁加黑点的(那时直行排字,现改横排则移置字下),这是特意留下的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图书杂志检查官删改原稿的痕迹。本文编入《且介亭杂文》,作者在《且介亭杂文·附记》里说:  相似文献   

5.
鲁迅创作于1919年4月的小说《药》,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深深激动了广大读者的心,卓越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独特的命题,巧妙的构思,开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集大成的开山祖。他的《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和《集外集》等杂文集,收集了六百多篇杂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7.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于1936年写的《且介亭杂文末编》中《三月的租界》一文,批驳狄克(即张春桥)之流对作家田军及其小说的攻击.文中说:“假使‘有人’说,高尔基不该早早不做码头脚夫,否则,他的作品当更好;吉须不该早早逃亡外国,如果坐在希忒拉(即希特勒)的  相似文献   

9.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10.
(一) 讽刺,是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铸成鲁迅杂文强烈战斗性的一个有力因素。鲁迅杂文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当时的国内反动派及其走狗,所以,他的讽刺,除了极少一部分,是抱着“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人到水底里”(《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的与人为善的态度,针对人民内部而发的以外,绝大多数,是掷向敌营的匕首和投枪。严正的立场,敏锐的眼光,犀利的语言,“打落水狗”的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都使鲁迅的讽刺武器在对敌斗争中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往往能脱手中的,致敌死命,使对方毫无躲闪的可能,难有还手的余地。鲁迅所处的“风雨如磐”的黑暗时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关于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写过许多论著,《拿来主义》就是其中十分精辟生动而富有战斗精神的一篇。这篇杂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此文发表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相似文献   

13.
美点赏析鲁迅先生曾经在《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中分析过面子问题,他认为“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确实,如果“面子”意味着尊严、正气等,“爱面子”当然应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在《且介亭杂文》的《序言》中写道:“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对于这一段文字,一般都理解为鲁迅先生为杂文这种文体下了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其中“不管文体”四个字,则理解为杂文的写作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文体限制,既可写抒情杂文、叙事杂文,又可以写政论、短评、书信、随笔、序跋、讲演、寓言、传记、日记、悼文、问答、速写等体式的杂文。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书信类的文字,因性质特殊,历来广受读书人所宝爱,甚至作为研究写信人的“秘籍”。鲁迅说过,读书信,“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相似文献   

16.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每次读到这里,一方面感到格外亲切,对鲁迅是十分崇敬的。另一方面又觉得惴惴不安,总感到象有件事对不起鲁迅似的。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他老  相似文献   

17.
一、解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最初是用日文写成,发表于日本一九三五年六月号《改造》月刊,中文译文载于同年七月在东京出版的《杂文》月刊第二号上,题为《孔夫子在现代中国》。后由作者“略加改定”,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现编在《鲁迅全集》第六卷。标题改成用定语“在现代中国”修饰中心词“孔夫子”,更明确了讨伐对象,突出了中心思想,增强了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孟晖 《文教资料》2010,(20):12-1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影响其被不断"神化",真实面目变得模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鲁迅《介且亭杂文末编》中的作品,还原鲁迅的人生态度,为鲁迅研究提供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经满怀热情指导青年们将名作家的未完稿与完成稿互相对照着阅读,他认为未完稿上删改的部分就说明着“不应该那么写”,而完成稿本身则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写”,把二者认真地加以比较、研究、揣摩、体会,在青年写作者实在是一种“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这充满辩证思想的科学方法,我们教学鲁迅散文时不是也完全可以运用起来么?  相似文献   

20.
这样的鲁迅     
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且介亭杂文·后记》杂文这种体裁,是在鲁迅那里达到了高峰的,就像格律诗是在唐人那里达到高峰一样。每次重读鲁迅的杂文,总有新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鲁迅的杂文,代表的是鲁迅背后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一生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