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言语交际和社会交际,但是,在日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人们更多地是注重知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习的结果就是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不同个体之间的互动与意思表达。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永远不能忘却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语言教育本质,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就要从这一本质出发,培养学生的交际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设情境ABC     
所谓交际情境,是指交际的地点、时间、场合、交际者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吴新平 《考试周刊》2013,(93):69-70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思考分析的过程,离不开与教师的有效互动、离不开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初中数学教师在锻炼和培养初中生交际能力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载体,让初中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秦光玉 《江西教育》2003,(18):27-27
英语新教材中对话内容丰富,反映日常生活情景的对话范围广,内容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短小精悍,语言规范,易于上口。如何成功地使用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任务之一。现介绍几种可以灵活运用的对话教学形式。一、示范朗读性对话主要是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分角色朗读教材上的对话,可用于单词、句型等的使用示范和语音语调的模仿与纠正等,属于完全控制性对话,没有交际性。二、替换性对话在原对话的框架里,用另外的单词或短语替换某些部分,类似传统的句型操练,仍属于控制性交流。这类练习在JEFC教材里出现较多,但基本上是一个对…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与目标的实际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本文以其中的差距为出发点,分析语法教学中的诸方面因素,指出语言形式脱离语境和意义的教学方式是语法教学失败的主要症结,并提出语法教学交际化、情景化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对语法教学交际化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学生通常被要求操练句型、记单词和掌握语法规则。但事实上,文化和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文章从教学的角度,首先指出了文化和跨文化的定义,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分析了影响口语交际的一些文化因素———外向型学习方式、语音问题、价值观和信仰;最后,通过分析,文章对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顾银乔 《师道》2006,(7):46-46
众所周知,人们的社会交际,无论是打电话、写信,还是与人面对面直接交谈,都应该有一定的礼节性,否则,这种交际会变得艰涩、不自然、甚至困难重重。虽然,现代社会讲究实际,讲究效率,少说废话,多干实事,这是正常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抛弃了传统的交际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口头的交际,更需要用礼仪来协调人际关系。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仪就是机器运转中的润滑剂,口语交际中的礼仪,更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润滑油。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交流与沟通变得更轻松自然;它会使偌大的世界变为一个…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口语交际是交际本体与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交际本体与交际对象之间必须有畅通的交际路径,才能保证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者往往只从交际本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交际情境,选择言语形式,而忽视或轻视对交际对象的设计,导致交际路径狭窄或不通,交际对象难以介入交际活动,从而使口语交际活动失去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探索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这使交际语言教学得以快速发展,其教学规律不断得到验证和修正。本研究试图从交际语言教学领域中寻找理论依据,在认识论上寻找新的突破点。圈定的研究基于教学领导、教师教学观和学生英语习得三者之间关系。尝试从教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EFL环境下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现状,并探讨英语交际意愿和英语交际自我效能、英语交际焦虑的关系。结果显示:受试的英语交际意愿水平较低,且交际意愿随着交流人数、交际对象和交际场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受试的英语交际自我效能和交际意愿之间呈中度正相关,英语交际焦虑和交际意愿之间呈中度负相关。据此,作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激发大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是为了使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能用汉语进行有效交际,而任何语言交际都是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为目的,所以对外汉语修辞教学迫在眉睫.文章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交际渠道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而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对教学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教学。作为教师,应加强对非语言交际的认识,并不断丰富积极的非语言传递信号,以便更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出发点,而且,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当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状况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交际课程设计上缺乏目标性。本文主要从该方面展开探讨,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设计进行分析。一、体现出课程目标的互动性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的互动性较强,而且,在交际的过程中也能交互学生之间的思想,并从中能够获取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骤的加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了加强交流和沟通,消除交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减少交际障碍甚至冲突,语言教学不仅应当致力于语言本身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以及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作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对贵州大学60名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文化教学与交际能力培训实验。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水平高于控制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反过来,文化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其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给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紧扣交际话题《临别赠言》这个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写的。"临别赠言"这个话题教材明确了两点:赠言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勉励和美好祝愿;赠言需要表达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毕业临别之际的依依不舍的感情。蒋老师认真研读了《临别赠言》这个口语交际教材,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因为是借班上课,蒋老师还很好地了解了安镇实验小学的学情和六年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所建立的深厚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活动的交际化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控制 ,切入即时即景信息 ,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的、真实的 ,同时又在一定的范围内受教学目的和内容控制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胡黎明 《广东教育》2004,(11):53-53
高中英语进入到阅读课教学时,很多教师感到难于摆脱旧的教学思想的束缚,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练习——测试的传统模式,形式单调,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厌烦。要改变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位置,把课堂当作学生交际的舞台,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生动活泼、有情有景的交际活动,去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