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2.
《重绘儿童文学地图》这部三十万字的理论专著,收集了作者谭旭东多年来儿童文学研究的成果,全方位地勾勒了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创作发展进程,堪称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全景式的画卷。它体现了著者挚诚的儿童情怀、强烈的使命感、执著的学术勇气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及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论的视域来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评价问题,需要通过切近“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方式来寻求知识评价的基点、立场及标准,以期发挥学术评价的知识引领功能。从评价基点上来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知识学科化的现代框架中要兼顾学科规则评价的客观性和人为评价的主观性,侧重“儿童文学”的概念本体。从评价立场上来看,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具有知识的同源性、同质性,二者的一体化具有系统性特征。从评价的标准来看,中国儿童文学评价应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下确立,辨析“中国”“儿童”与“文学”的语法关系,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评价朝向融通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儿童文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为参照物来分析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学的土壤.中国儿童文学离不开本土文化传统的灌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儿童和他们的生活要能获得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认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中国儿童文学需要作者和作品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译者应该用有别于成人心理的童心去理解和体会原作,并用一种通俗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描述儿童的世界。翻译时注意把原著中儿童的天真视角、儿童的简单句式、儿童的活泼语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装帧印刷方面也颇下功夫,还儿童一个新奇绚丽的文学乐园。  相似文献   

9.
张秋荣 《成才之路》2014,(28):102-103
大专院校《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讲授,不能只重视"文学"而忽视"儿童",对儿童进行正确认识应该贯穿整个《儿童文学》讲授的始终。通过《儿童文学》的讲授,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通过《儿童文学》的讲授,让师范生认识儿童文化;通过《儿童文学》的讲授,唤醒师范生沉睡的童心。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他提出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核心观点对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突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唐诗中表现牧童丰富生活、塑造牧童鲜明形象的"牧童诗",不但蕴含着创作者一个不易为人觉察的精神家园,而且也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童真世界。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是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方卫平认为儿童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极富张力和理论生长性 ,对它的关注将有益于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张永健认为中国 2 0世纪儿童文学既是民族的 ,又是开放的 ,以两者的统一活跃着自己的生命 ;孙志军分析了 195 0年以后的“十七年”、新时期前 10年和近 15年三个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示出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脉胳及现代性品格的生长 ;王泉在分析《哈利·波特》成功的原因后 ,阐释了儿童文学应高扬民族性与儿童主体意识的问题 ;蔡莉莉具体从主题、形式和艺术创新三方面阐析了新时期儿童戏剧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王念灿从三方面阐明了中国儿童剧的民族性品格 ,从中窥见其基本面貌和发展轨迹 ;曾庆江在分析新时期儿童诗的开放性后指出 ,在全球化语境下 ,开放性是儿童诗具有现代品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途径在于实践,以实践为核心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主题性活动与综合性活动结合的儿童文学实践课程。这样不仅能丰富完善儿童文学的课程体系,更能有效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现代性"祛魅"过程中的一大贡献,由此揭开了儿童文学的迅速发展。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也出现了种种"复魅"的迷失。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主要贡献还在于儿童视角的使用。儿童视角丰富了小说叙事视角,虽然存在着视角运用的越界,却给中国现代小说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轨迹中,探寻和论证了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儿童世界》《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重要期刊的发展与中国儿童文学之间的互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7.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该学科的课程建设,既要考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对教师人文素质,尤其是儿童文学素质的要求,又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深造的衔接与联系。就学科目的而言,既要给学生奠定扎实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就学科内容而言,它应以主干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学术活动等为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就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它应从师范生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和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需求以及现实的实际阅读状况出发,构建一个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就教学评价而言,它应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其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不仅应有儿童文学基本原理,还应对儿童文学发展史做出应有的介绍,这样才能体现其学科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具体教学中,基本原理应体现学理的严谨与规范,发展史应以历史与美学的标准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增强实践性内容,以推动教学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其研究生培养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规模。国外对儿童文学学科设置的高度重视,显现了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目前,在二级学科设置自主权交给高校的新形势下,我国儿童文学学科设置更需要高校和社会以自觉和主动的意识,把握机会大力推动儿童文学的学科建制和内涵发展。这同时也是高校办出特色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