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潮州市昌黎路小学始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潮州古城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之一。1996年,昌黎路小学晋升为市一级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潮州市十佳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学校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实验成果丰硕。2001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一、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相似文献   

3.
汉学大师饶宗颐挥毫写下"昌黎遗泽"的墨宝,送给昌黎路小学."昌黎"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号.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潮八个月为潮人办了不少好事,做出了彪炳千古的业绩,使潮地"江山易姓为韩".作为一所全国唯一冠上韩愈的号的学校,传承昌黎遗泽有着更加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人们对韩愈里籍河阳(今河南盂州),而郡望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并无争议。至五代、北宋两《唐书》一出,则产生了昌黎与邓州南阳二说。昌黎说者后又插入河北唐山昌黎之说。河北唐山昌黎既不是韩愈祖籍,也不是韩愈里籍,充其量是韩愈卒后若干年,其后人徙居于彼;况河北唐山昌黎之名乃韩公卒后600年才产生的,不当与韩麒麟一支北魏时已成名族所居今辽宁古昌黎混同。  相似文献   

5.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被列为“唐  相似文献   

6.
清·顺治《潮州府志、科名部》谓:“赵德,海阳人,大历十三年(778年)进士。”其后各种地方志籍多沿其说。清·嘉庆十九年敕编的《全唐文》收录赵德《昌黎文录序》,其题注则谓赵德“曾官  相似文献   

7.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因封昌黎伯,世称韩昌黎。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有建树的教育家。韩愈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在教育事业上的活动也很显著,他曾作过四门博士、国子博  相似文献   

8.
潮州牌坊街     
《新作文》2013,(12):2
碧水青山人缱绻粤东古城遍美景潮州牌坊街系潮州八景之一。盛建于明、清两代。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采取"原址、原貌"和"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至2009年10月1日竣工对外开放,共修复明代牌坊18座,清代牌坊4座,后又增修"三阳门""十相留声"坊二座,使其成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  相似文献   

9.
潮州西湖有二方元代石碑,皆说原城南韩山书院旧址徙来,立二碑亭安放之。其一为《潮州路韩山书院记》,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潮州路总管王元恭立,吴澄撰文,碑阴刻文天祥《谒双忠庙沁园春词》;其一为《重建韩山书院记略》,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次年元亡。)潮州路总管王那木翰(即王用文)立,刘嵩作记,碑阴刻苏东坡《潮州昌黎昌韩文公庙碑》文。此二碑阴的词及文,皆王用文重建书  相似文献   

10.
一、初唐潮州的地域和人口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潮州的创建与陈政父子等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唐高宗总章2年 (公元669年),河南固始县人归德将军陈政,被任命为岭南行军总管事。他先后带领宫兵共J4姓、7000多人出镇闽南缓安(即今福建云霄县)  相似文献   

11.
潮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推断,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等地已经生活着一批居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有潮州之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在这里,与先民们乃以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文化现象,随处可见。被称为“十七古”之一的“古井”是潮汕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潮州古井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潮州古井的分布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2.
明潮州知府李栻著《伤寒述微》 《潮州府志·职官表上》:明天启四年(1624年),潮州知府李栻,福建晋江进士。清理鹾政,商人德之。升本省岭西道,祀名宦。(后一任为天启七年(1627年)马鸣霆任。) 《潮州府志·祀典》:李祠,在府巷,祀知府李栻。 贤守合祀,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知府吴颖[顺治15—18年(1658—1661年)任),合祀贤守陈瑄、郭春震、郭子章、樊王家、李栻、黄廷猷。今废。  相似文献   

13.
石铭吾     
石维岩(1878—1961),字铭吾,号慵石,晚号慵叟,潮州城内人。自幼颖悟,好辞章之学、声韵之书,弱冠入读金山书院。1905年废科举后就学于惠潮嘉师范学堂(今韩师),深得监督康步崖(1903-1909年在任)赏识,曾批其卷:"异日当为我国文豪!"此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正风起云涌。石铭吾深受激励,与同学萧汉卿、林屏仙等人谋划起义,并名其居"铁血居"以明志;后未果,转学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政法学院前身)攻读法律。毕业归潮,任潮州农林中  相似文献   

14.
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冒黎,世称韩昌黎。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4、《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5、《亭林诗文集》。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称“亭林先生”。6、《小仓山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宁)小仓山。以“书室名”命名: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3、《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  相似文献   

15.
晚清诗人陈坤的《岭南杂事诗钞》有较多涉及潮州(今潮汕地区)的诗作,一诗一证,对地方民风民俗进行描述。因长期在潮州任职,谙熟潮州风土人情,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地方岁时节俗、服饰习俗、民间信仰及地方陋风陋习等。客寓身份决定了他没法以本土情怀介入到地方书写中,但"先结构"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态度加上深厚的地方情感,让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地方风物,相对真实地展现潮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地方书写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韩愈论教师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孟县西)人。祖籍昌黎,人们称他为昌黎先生。著作有《昌黎先生集》40卷。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他是当时复兴儒学、反对佛教的旗手,也是新古文运动的中坚,还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他曾担任过中央国子学博士、四门学博士和国子祭酒,对地方教育也很重视,并一贯热心奖掖后进,鼓助青年求师成才,有较丰富的实际教育经验。他写过《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  相似文献   

17.
濮阳老城北街八都坊,亦称澶渊明阀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春三月,坊高四丈,宽四丈二尺,青石结构,规模宏大,气势挺拔,巍峨壮观。坊上狮兽,雕刻精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据传坊南北曾立有下马牌碑;凡过往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当朝皇帝到此也要下辇“龙行三步”。惜此坊在“文革”中残遭破坏,仅剩坊座,余皆荡然无存。对这一历史名胜,广大群众早有修复之念。今处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装点龙城市容,濮陌县人民政府尊从民意,筹资购石,仿其旧制镌建,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峻工。  相似文献   

18.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19.
课文对韩愈《师说》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望”就是  相似文献   

20.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孙吴墓葬,过去对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认识存在争议。考证表明,孙吴大墓乃埋葬孙坚及其两位夫人的高陵;江宁上坊高陵为孙吴中期墓葬,建于孙权在位期间;吴太元元年(251),孙坚尸骸由江苏丹阳迁葬今高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