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甚至教师让每个学生买本文言文翻译书,看一句文言文,看一句译文,丢掉“拐棍”(文言文翻译书)就不会译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出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就传承华夏的文化经典而言,还是就高考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而目前大多数高中生对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这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引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再在此基础上讲解文章的内容。殊不知,这种一厢情愿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吃力不讨好而且效率低下,怎么能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杨军 《中国教师》2013,(20):52-54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逐字逐句的讲解太过琐碎,而讲得太少学生又不能理解课文、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学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找到合适的教学路子,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在过去几千年中发生了漫长的变化,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重点讲解汉语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比如汉字字义的变化规律等等。使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用古人的思维来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是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反思当前高中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较为沉闷,教师更侧重于文言字词的梳理,逐字逐句的讲解成为了课堂的固有模式。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他们只是疲于应对教师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更无法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实施策略,更应值得探究。本文从《庖丁解牛》的教学实录出发,试着对这一问题作一些阐述,期望对当下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曹广桥 《文教资料》2014,(32):36-37
文言文教学历来被教师看做一个难题,且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因此,不少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过多地注重翻译,其形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一字一句地记。一节课下来,师生都疲惫不堪。文言文教学中注重翻译本无可非议,但关键问题是没有把学习文言文当做学习语言,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抽象知识或工具掌握。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不只是翻译,还有阅读鉴赏能力。文言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语感培养,提升文言水准;反复诵读,带动系统翻译;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力争透彻翻译。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重言而轻文,重视朗读和背诵,重视翻译,逐字逐句讲解文言字句意思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本文据此在如何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方面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文言文念起来拗口,内容不好理解且容易混淆,课文长,篇目多,所以文言文也是一个非常难的环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解,然后学生记下来背熟,学生并没有感悟文章的内涵,自己深入地思考,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改革。一、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却费时费力,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恐怕与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即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匆匆忙忙记录。这种模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因袭既久,也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诵读的变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对文字的讲解,逐字逐句,不厌其烦;学生着眼于对文字的记忆,生吞活剥,不堪其苦。这种单一的、平面化的文言文教学自然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背诵积累几乎成了瞎子念经,交流运用更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0.
<正>一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不少语文老师会习惯性地采用串讲法:先逐字逐句疏通讲解课内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再围绕文本内容、主题思想等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最后归纳总结,布置任务(背诵、过关单等)。这样,就算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了。这种常规教法,对教师而言简单易操作,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也不难理解学生把文言文列为“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之首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而常规的文言教学基本的模式是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可是按照这样的方式上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我采用合作学习组织文言文的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读设想文言文的传统教法是通过教师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字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种教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发展其智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否也可以采用“导读法”呢?所谓导读,就是引导学生读。导读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提示、示范、启发、点拨、释疑,从而发挥其主导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年高考,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分值一直比较高,且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这种模式进行。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两眼无神、昏昏欲睡。如何  相似文献   

14.
初一学生因为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在小学接触的文言文较少,所以觉得文言文比较难学,普遍存在读不懂字,不懂词义,不想背书的现象;而教师担心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就逐字逐句地翻译,从头到尾都讲解,学生则机械地记录,录音机式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干脆就不想学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呢?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在具体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种做法,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结晶。中学生只有通过文占文的学习,了解汉语言的言简意丰、思想深刻、结构严谨等特点,才能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从而学习并进一步增强民族语言的表现力。但现行的文言文教学却显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过分注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轻视思想感情领悟,一节课教师一个人包揽全局,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按教学参考书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师教条的讲解下变得索然无味。课上教师讲得无精打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改变原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学生难读难懂,生活中又很少应用,加之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使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上了一节《咏雪》的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反映较好。现结合课例谈谈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后再通读几遍就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语言更精练,表达方式也特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学《伯牙绝弦》时,在学生充  相似文献   

18.
曹玉峰 《现代语文》2010,(3):112-11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忙于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忙于全盘照搬记录,教、学双方都没有达成各自的心理需求。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如何使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  相似文献   

19.
张双龙 《甘肃教育》2011,(13):51-5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逐句讲解”不如“授之以渔”。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古汉语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下面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学不得法,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看”,养成先读书、再思考、后读译注的习惯。其实,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初步了解的。读不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