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我作为从教近40年,加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30多年,新近成为研究会学术委员的“陶子”,特别想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对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无限敬意。我带着追求,面向未来,时刻准备着。我打开《陶行知全集》,打开朱永新教授的《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打开周洪宇教授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冰心当教师的时候,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用爱去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在《当老师的快乐》一文中,冰心写道:"我看完文卷,从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陶先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是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他的道德、事业和文章不仅全国一千万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而且对我国青年一代永远具有教育意义。 在198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时候,正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齐了《陶行知全集》(6卷本)。这一年,我曾写过三篇文稿发表:  相似文献   

4.
<正>前段时间,有幸拜读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大作《走进陶行知》。从书架上一见到这本厚实的书籍,我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从开卷之语开始,该书便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断往下阅读。书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关于教育教学的"行"与"思"的理论与实践,从该书中我领略到陶行知伟大的一生,了解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感悟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禁使我感慨万千,无论是从"学生自治"到"平民教育",抑或是从"创造的儿童教育"到"民主教育"等各方面,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透过语言表象深入内里感受陶行知先生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更令人深深折服。作为  相似文献   

5.
王节玉 《师道》2008,(10):49-50
曾经,对于陶行知,我是只知其人,不知其文。近日,翻阅到《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序言,不觉羞愧难当。因为我在张圣华先生(《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部主任)写的序言中看到这样的话:“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认误国?”此语实是振聋发聩,着实叫人汗颜。一个对陶行知知之甚少的人,竟然也人模人样地呆在小学的一方讲台上,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呆了近20年!  相似文献   

6.
我儿时就读于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为难童所创办的育才学校,知道陶先生的许多往事,在多年的工作中,又从事陶行知研究工作,于1991年出版了《陶行知》一书,现在就来讲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行知大师的三峡行。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的国民外交使节赴欧、亚、非等28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抗日。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教育名篇》,收获颇丰。我对教育的真正内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在此愿和各位同仁一起走近教育家,聆听他们耐人寻味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正>A:我是一名差生,只希望有个好老师帮我补补课。B:我是一名优生,总期望有名良师指导我解解题。A:我就是那名差生,梦见我考上了师范院校,将来我要当一名好老师。B:我还是那名优生,梦见我考上了名牌大学,将来可不要……这篇不足百字的对话让我想起了《人民教育》2014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有多远》,虽是千字小文,但却道出了一个人们似乎已经遗忘许久的真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师才是一个学校不灭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王玉琴 《四川教育》2012,(11):41-42
最近,我阅读了心仪已久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中我不时发出阵阵感慨,滋生出许多想法,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怎样办。我们应办花钱最少的活学校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陶先生讲了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那就是当时南京北固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民间叫做燕子矶国民学校。这个学校当年虽然才创办半年,却是一个花钱少成绩好的学校:整个学校连校长在内有四位老师,学生共有一百二十四人,但一年只花公家六百二十四元钱,平均每个学生只花五元钱,不收学费。这在当时的办学中是非常省钱的了。  相似文献   

10.
吴君 《辽宁教育》2012,(16):24-25
从教21年来,我从未真正读过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只知道他的一些名言,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及"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现在面对着《陶行知教育名篇》、《走进陶行知》这两本书时真的感到惭愧,尤其是序言中的一句话:"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著作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于是,这段时间我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细细品味,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1.
周耀先 《宁夏教育》2012,(11):74-7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把一生都投身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影响和感召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假期中,我有幸读到《陶行知文集》这本书,可谓受益极深。  相似文献   

12.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最近读到的中国陶行知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先生的选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师读本)》编写体例让人耳目一新。该书大胆突破传统观念,创新出一种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按照严格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编写,便于教师系统地汲取、把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快速开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世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无限的魅力,给人以永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周洪宇先生惠赠他刚出版的大著《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从10本样书中优先送我一本,使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前夕及早看到,令人兴奋与感激!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世界飞速发展也遇重大挑战,地球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战争动乱不止,人类需要自救,正是迫切需要生活教育学说的时候!这种迫切性,与时俱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看到一名男生打班上的同学,当印制止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男孩已经等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教育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的四年中,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应该保持一颗童心,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生活教育》2010,(5):96-96
这两期刊的封面去掉了商品化,最为心慰。这两期刊物首篇登了叶圣陶老写的《"生活教育"——纪念陶行知先生》与梁漱溟老写的《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重量级文章,均显示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一块糖怎么把陶行知先生和乔布斯联系起来了呢?虽说陶行知先生早年曾在美国留过学,但他去世的时候乔布斯还没有出生。何"糖"之有?当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很有名。那是他在育才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有一  相似文献   

19.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  相似文献   

20.
姚丽 《教学与管理》2008,(12):15-15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教育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的四年中,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应该保持一颗童心,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