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广林 《小学生》2011,(2):41-4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四位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人对语言的发展是人得一切发展的基础。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下面略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 ,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 ,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作法。一、咬文嚼字 ,推敲语言著名的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说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 ,就是“咬”和“嚼” ,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 ,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一、斟酌字句,揣摩语言的情韵。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字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语言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朗读品味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比较品味法使学生领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通过空白填补法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语言品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思维教学。语文思维教学,必须抓住语言教学的根本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品味语言,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是要开放语境,展开对话的思维空间;三是要解放个性,深化思维的审关品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重视语言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概念系统。接受和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接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概念系统。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认识、探索客观世界的心理过程。在未精通一门外语之前,习得者常常倾向于使用最熟悉的本族语思维,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有必要对比研究英、汉语不同的概念系统,解构习惯汉语思维的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中的内在思维模式,以建构英语阅读思维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图象、声音和感觉来思维的,儿童只有在具体形象或头脑中表象的支持下,思维才能积极活动。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必须直观生动,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形体语言是指用眼神、手势、姿态等表达出来的有形而无声的语言,较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文本中的语言,失去了"语言文字"的品味,只是"套板"地解读课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研读语言,忠于文本,摒弃"套板解读",才能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上,才能让语文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姜洪根 《教育探索》2007,2(4):56-58
当前,新课程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人文教化的作用,而忽视语文本体教学,淡化语感教学,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离.因此,必须重视对传统语感教学的继承和研究,突出对语言的诵读、感知、体验和建构,涵泳、品味语言,揣摩、感悟意境,唤醒学生的想象联想,激活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充分调动缄默知识,关注内在感悟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是读懂文章最基础最关键的起步。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所以说,品味语言,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品味语言需要心智的投入,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揣摩、辨析、感悟、欣赏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品味语言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阅读中,语言品味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于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有这样的概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谓品味,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品味语言既可以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掌握文中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把握文章的表现手法与风格特色[1].此外,品味能力亦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除了可以应用于语文学习,更有助于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为此,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品味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和思维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们互相依存,思维是无形的却处于支配地位,语言作为有形的存在只是思维的工具。以常见的比较方法来看,比较的对象是语言,能够看得见,比较本身是思维,却看不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承担着语言建构和运用的任务,但语言的发展需要思维来支撑,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充分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品味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和关键,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平时文章阅读中能够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能从貌似平常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品味出思想、情趣来,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任务。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鉴赏、品味,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品味,是通过对语言进行揣摩、辨析、反复思考来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加深对文字和文章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必须要学习体会优秀文章语言的准确、流畅、精练的表达,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的文体具有其不同的文体特点。一、标准解读:语言品味的理解与认识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注重文本语言的品味上常常会有些偏差,在文  相似文献   

18.
一、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一)扣住语境,品味语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品味语言的表现技巧,必须抓住语言环境。难道齐国没有人吗?这句话是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时说的。品味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不要凭空想象,要根据前后来思考,引导学生扣住瞅了一眼和冷笑一声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的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体”。一、抓语言品味,促内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来实现的。要使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就要首先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教育内容的重点语言、关键语言、疑难语言,以及学生易疏忽的地方,仔细推敲品味,以促成学生理解吸收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学鉴赏的规律,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说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就诗歌而言,这"波"就是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发现诗歌当中最富有"品评"价值的语言,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完成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