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滨 《武当》2006,(9):32-33
(上接第5期)四、太极武事以得道1、太极体用解说《太极法说·太极体用解》曰:“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矣。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  相似文献   

2.
这句话,出自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此说,指的是"意",不在外面!要解析清楚这个问题,还须结合人体生理和力学原理来谈。笔者在《太极生活化》一文中举了个例子:从幼儿学步看——妈妈在前面张开双臂哄着接抱,孩子迎着妈妈,两条小腿很艰难地试着倒换,两只小胳膊抬起晃动着来平衡身躯,好像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成年人的走路,就是由幼儿阶段逐渐形成的,下肢支撑着全身重  相似文献   

3.
王志恩 《武当》2012,(4):45-46
《武当》杂志2011年第七期刊发了广东林俊岸先生的《宋谱略考》很有感触,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来源之《宋谱》。其一是吴图南先生所得之抄本,标题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吴图南先生介绍:"那是在清朝光绪末年或宣统初年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不用抄,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这本书就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其后,在民国初年,吴图南先生曾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因而民国时出版之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姜容樵《太极拳讲义》、王新午《太极  相似文献   

4.
笔者的一篇关于老年养生太极的小议,竟然引起了一位拳家的重视,撰写了大篇幅的文章,全方位论述了《养生太极拳锻炼的技击性》(《精武》2009年第12期,以下简称《技击性》)。此前,笔者阅读过这位作者的若干文章,知道其拳有功底、理有探究、写有水准,值得笔者学习。古人言"闻过则喜",含两层意思,真过可以自醒,假  相似文献   

5.
杜子宇 《武当》2005,(5):13-15
"太极功修法三重,得其真一万法通"。李派太极法分三重,称谓"三太极",即"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动盘拳法显法象于外,谓"外太极"。其诀是:"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静盘功法造化内功于秘,谓"内太极",其诀是:"呼吸气一太极, 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升与降开与闭,河车灵三宝聚,炼神功呈妙技,莫妄传多仔细"。太极心法统领内外于心,谓"真太极"。其诀是:  相似文献   

6.
舒佑辉 《武当》2013,(5):15-17
有人说,练太极拳"不在气"。其理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那么,练太极拳真的"不在气"吗?一、什么是气(一)老子、庄子论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幼儿不受七情六欲的干扰,可保人之先天"三宝",阳气充沛,生机蓬勃,致柔之极。太极拳修炼有术者,可"老来练得孩儿体"。老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宇宙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二气。二气交合变化,阴阳消长,阴息阳生,阴阳和合。故庄子曰:"通天之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见《庄子·知北游》)。"气"是宇宙的本体,就是道。也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自然力。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缩影,谓之小天地,"人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学习和校点李亦畲的《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一文中,发现一个疑点:唐豪、顾留馨著的《太极拳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收录的《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以下简称廉谱)中“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膊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句,与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收录的郝和珍藏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后附小序并五字诀)》(影印件,以下简称郝本)中“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句,有原则差别,其差别在于一为“两膊前节”,一为“两股前节”。虽一字之差,若各按其意理解、练习,必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9.
龚政  吴翩 《武当》2001,(5):53-54
记得那是1999年,《武当》编辑部收到一篇从新西兰寄来的稿子,作者叫颜紫元,自称是吴式太极拳传人。文章是对吴式太极宗师的部分介绍。考虑到《武当》接触吴式太极的文章较少,报道也少,以及为鼓励旅居外国的华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的劲头,《武当》在与颜紫元的联系中,建议他将有关稿子全部寄来后连续登载。这就是《武当)2000年第6-第11期连载《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中无论哪种拳术都强调内在的意念气息与外部形体动作的统一。南拳内外合一,使内部的心、神、意、气、力,与外部的手、眼、身、腰、马(腿)融为一体,才能使动作做到意领身随,发声助力,以气催力,最终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滨 《武当》2005,(2):27-30
三、朱丹溪医学太极思维 医学有太极思维,追述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上古黄帝与当时十三位名医中的岐伯、鬼臾区、伯高、雷公、少俞、少师六臣讨论医药卫生保健的经典著作。《内经》虽然没有出现"太极"这个名词,却有"太始"、"太虚"、"太一"等名词。"太始"和"太虚"出现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系引自鬼臾  相似文献   

12.
王永林 《收藏》2012,(7):39-41
曾见某收藏类杂志2011年第1期上有一篇谈论清代中期画家戴熙的文章,名《清代画坛的"后起之秀"——戴熙山水画赏析》(下简称《赏析》),在论及戴熙(1801~1860年)钤于《琴言鹤听图》上的一印"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图1)时,该文作者说:"据我所知,‘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落款印,在戴熙的画中少见,‘同名’不是说与徐郭这个人名字相同,而是指两人‘同’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同’在这一年榜上有‘名’。"《赏析》一文作者这样的解释,笔者认为不妥。其实恰恰相反,戴熙此印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4,(11):47-47
一、会议名称:本会在《太极》杂志第3期和《武当》杂志第7期刊登的"2005年杨式太极拳西安邀请赛"暨"杨式太极拳主要传人联谊会",现改称为"2005年华亚杯杨  相似文献   

14.
《十三势行功心解》后一段又曰中,有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一节。其中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一句很是费解,古今争议很多。《中华武术》2008年第5期刊载的《有气者无力别解》一文(以下简称《别解》)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释,有杨澄甫、董英杰的浊气之  相似文献   

15.
唐俊文 《武当》2012,(12):30-32
作为内家拳之一的史式八卦掌,是内外兼修的拳种,所有的动作都离不开"意、气、力"的运用。所谓意,即思想,或想做什么;气,即呼吸产生的气在体内的流动;力,即有意识的用劲。让学员如何掌握意、气、力在习练八卦掌动作中的运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能使学员及早掌握八卦掌的内涵。1、初习八卦掌动作时,学会习惯性用力。从初学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1997年第5期《附票琐谈》一文,提到了邮学名词“附票”与“副票”常常有并用或混用的现象。那么是“附票”好?还是用“副票”好?有探索之必要。 现根据《辞源》的释义来作一比较: [附]有附着、归附、增益、捎、寄等意。 [副]有次、贰、位居第二、辅佐、书籍文献的复本等意。 从“附”的释意看,有依附、附益、捎带等意。其中“附着”道出了“附票”是附着正票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正票就不成其为附票。其他如“附注”“附录”,都要与正文并存。“附议”必须有他人的提案才能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7.
翁心诚 《精武》2009,(10):58-58
一、老话重提近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月新出版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作者为张义敬、张宏父子。张义敬先生练太极数十年,曾拜杨澄甫得意门生——太极大师李雅轩为师,并保存有李师关于训练的通信,其作品曾在重庆多版发行,也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太极一气"论是孙氏武学的核心理论,是孙氏武学有别于其他内家拳派的重要基石之一(本文所言"太极"均指与内劲、一气意义相同的"太极",并非作为"太极拳"的简称而存在).在《拳意述真》一书中,14处用到"太极"一词、45处用到"一气"一词.  相似文献   

19.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20.
若愚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港版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以及台湾版《太极内功解秘》、《自然太极拳》、《太极内功养生法》、《太极解秘十三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