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中宣部通报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2010年3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的通报》。  相似文献   

2.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走转改"进入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让编辑记者人到基层,更要让他们心到基层,记者的心在哪里安放,记者的脚步就会在哪里踏响。本文结合《南京晨报》建立"编辑记者社区联系点"的做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做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其实是给编辑、记者提出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即记者的眼界一定要高,脚走得一定要实。编辑记者也只有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多接“地气”,培养“底气”,增长灵气,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才能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放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走转改”活动在全国新闻界如火如荣开展.作为山东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大众网于9月16日在全省新闻两站中率先启动这一活动,首批10名编辑记者前往德州市陵县五李社区和芦坊社区展开蹲点采访,在6天的时间里,年轻的编辑记者走街串巷、钻大棚进鸡圈,共计采写发表来自最基层的新闻稿件72篇,照片近500张,视频声像十余次.活动期间,大众网注重蹲点与文化下乡相结合,为两个社区的图书室捐赠1000册科普实用图书,并挂牌成立了大众网记者基层实践基地.按照计划,大众网还将在青岛、泰安等地包村蹲点.“走转改”活动得到了大众网编辑记者的热情响应,十一黄金周期间,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共同开展“大众网编辑记者国庆走基层活动”,发表一大批面向基层、面向普通人的新闻报道,采编团队体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湘潭日报社非常重视"走基层",特别是2013年,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不仅带头、而且带队"走基层"。"走基层"走出了成效,"记者走基层"、"百名记者城乡大体验"等好栏目受到市委领导和读者的高度肯定。综观"走基层"活动,笔者认为,地市党报记者要走好基层,有以下"五忌"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忌:走马观花,不深入因为"走基层"活动组织性比较强,很多记者是被县(市)区负责宣传的同志  相似文献   

8.
郭晓 《新闻传播》2012,(2):47+49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基层记者在这次活动中更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直以来,身处市县级的编辑记者比较能真实地接触到"地气",他们的稿件来源多是一线或第一时间的采访,但是基层记者在两腿走基层的同时还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接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层单位一名普通的通讯员,站在基层通讯员特有的角度,感觉到《中国记者》比较注重专业记者编辑的工作与生活,而对基层通讯员(业余记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所忽略。在《中国记者》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下,我向《中国记者》提点建议: 一、最好多刊登一些从基层干起,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优秀名记者。这样对其他记者特别是广大基  相似文献   

10.
平易近人不仅是记者的风格,而且是一种采访艺术。能否跟群众交朋友,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些编辑记者以为只要到基层去就是走基层;只要离开会议和文件,走得远一点就是走基层;只要将笔头对准群众就是走基层。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片  相似文献   

11.
一、记者把控"总体基层"不够作为县级记者来说,县区、农村即是基层。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对于基层的关注总体把控能力不够。首先记者对于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例如:上级台报道的土豆生产、囤积、销售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不但报道得脉络清晰,而且对于国家支农政策剖析也非常清楚,对于怎样引导农民打开销售市场重点给予报道。我们县也存在着农产品生产、囤积、销售难的问题。我们的记者在"走基层"  相似文献   

12.
1984年3月,帅瑜由一个大山区的基层通讯报道员被党组织调入谷城日报社当了记者和编辑。16年来,他热爱和忠诚于党的事业,在爱岗敬业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不仅赢得了新闻同行的钦佩,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受到了上级新闻宣传战线的赞扬。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与基层报道员不相同了,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还要有敏锐的辨别力;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更要有极强的敬业精神。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10多年来,帅瑜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讲话精神,坚持做到多学习,不断增…  相似文献   

13.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玉霞 《新闻三昧》2008,(11):25-26
笔者就职于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氧化铝厂,长期在基层做新闻报道工作,不仅跑现场摄像、摄影、采访、撰写新闻稿,主要任务还负责编辑本单位《氧化铝信息》,肩负着记者和编辑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五个一工程”让编辑记者与基层零距离  相似文献   

16.
本刊破例在一期内全文发表张建伟同志的这篇长文,相信不少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编辑、记者、通讯员,会有兴趣读完这篇贴近新闻工作实际、对我们提高业务水平很有教益的文章。中央新闻单位的编辑该如何对待各地记者站记者发来的稿件,地方报纸的编辑、记者应如何处理基层通讯员的来稿?编辑、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从而为我们的时代、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此文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走、转、改"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锻炼记者,要敢于起用年轻记者,在压担子中促其快速成长,培养意志力;要鼓励、督促年轻记者多走基层,培养他们发现新闻的能力;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的感慨,实际上,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说,“走基层”几...  相似文献   

19.
周保东 《新闻窗》2012,(2):9-10
中宣部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媒体的广大编辑、记者按照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纷纷深入到田间地头、矿井车间、社区街道。这个号召,真是一场及时雨,一扫编辑、记者们渐生的懈怠与浮躁,荡涤文章、镜头中那些官腔、套话和做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层台(站)的编辑、记者,在完成本台(站)新闻报道工作的同时,积极把具有重大意义、重大影响、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输送到市台,是上级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工作在基层的编辑、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任务。怎样才能提高供稿采用率,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市台供稿任务呢?笔者认为,在对上报道中应重点把握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