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无球进攻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两人之间的无球掩护配合(前锋之间的配合、中锋与前锋之间的配合、中锋与后卫之间的配合、后卫和前锋之间的配合)、三人之间的无球掩护配合和多人之间的无球掩护配合的一些经典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男篮中锋、前锋、后卫和本届八强球队中锋、前锋、后卫在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平均每场投篮次数、得分、篮板球、投篮命中率、抢断、失误等临场技术统计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不同位置运动员与世界强队的差距.研究发现中国中锋各项技术指标基本都达到强队中锋的水平,中国前锋与八强前锋的差距最明显,后卫线的差距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主要以数理统计法比较了2010—2011赛季NBA“模糊球员”(前/中锋)、前锋、中锋的特点,结果表明:(1)“模糊球员”的身高介于前锋和中锋之间,而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明显与中锋趋同;(2)“模糊球员”的部分攻防指标介于中锋和前锋之间,部分指标趋同中锋,部分指标与前锋、中锋完全趋同;(3)从理论上讲,存在“模糊球员”最佳趋同路径.  相似文献   

4.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级为重要的进攻技术,是比赛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进攻技术和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投篮次数,提高投篮命中率,达到最高得分并取得比赛的胜利。随着现代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当前投篮技术是向着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方式,多种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高速度,快节奏和强对抗比赛的需要,不仅男运动员普遍采用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投篮方法,而且女队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以跳投为主的投篮方法。其特点是投篮点多面广,内外结合,充分发挥每个队员投篮的作用,无论是前锋、中锋、中锋和后卫队员都掌握了准确的中、远距离跳投技术。而内线、中锋和高大前锋都掌握了准确的多种跳投和左、右手勾手投篮方法。在短兵相接和凶猛对抗中,外线投篮和内线投篮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其效果显著,使防守队员防不胜防,跳投具有突然性强,出手点高和不易防守的优点,可以与传接球、运球突破和其他技术动作结合运用,在原地和行进间急停完成跳起投篮。  相似文献   

5.
一、中锋队员在防守中的地位和作用中锋队员在各种防守的形式中,都是在进攻者的中心腹地,是处在攻守的焦点上。他是中、近距离上的最后防线,是外线防守的后盾和补充。大量比赛统计资料表明,内线进攻的得分要占全部得分的50%左右,由此可见,中锋队员在防守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中锋队员完成内线防守的使命,有助于核心作用的发展,他将对外线的防守带来伸缩与协调一致的平衡。反之,外实内空的防守状况必然导致失败的结果。中锋队员在对方的阵地进攻中,无论全队采取何种阵型,他都处在内线。其任务是预防进攻队中锋的动、接、…  相似文献   

6.
邓世全 《考试周刊》2011,(9):121-121
作者通过文献调查分析,观察NBA录像,以及对NBA优秀中锋队员的个人技术特点的分析,总结了现代篮球中锋技术的发展趋势,即现代篮球中锋技术向着得分能力强、得分手段多样化、进攻范围大,技术细腻、作风硬、步伐灵活、头脑冷静,战术意识好、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锋在球队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全队的轴心,本文详细地阐述中锋队员在比赛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英主要各种攻防技术、基本技术、心理素质、战术意识及全面素质等的培养方法,为培养优秀篮球中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移动技术是篮球技术的基础,是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这一基本功的好与坏,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篮球运动员在场上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表现是否很灵活,除熟练掌握其他技术外,很重要的是在于掌握移动技术的能力。实践证明,现代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持球攻击的时间是极有限的,曾有人统计过,在一场比赛中,中锋队员持球行动的时间是两分钟左右,前锋是三分钟左右,核心后卫五分钟左右,显然大部分时间是在不持球的移动、停顿、掩护、跨跳等之中,可以看到,随着篮球运动向着高度…  相似文献   

9.
论篮球中锋队员的接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中锋的接球技术是中锋最重要的进攻技术,它不仅是中锋投篮和助攻的前提条件,还是中锋个人攻击能力的综合体现,中锋的接球是以“抢位”为核心、攻击为目的的强对抗组合技术,它是由抢位接球、接球抢位两部分组成的,该技术的运用体现在队员抢位的对抗性、接球的攻击性和控球的应变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篮球比赛中,中锋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战术的组织与配合,都要通过中锋来实现,如果一个队的中锋攻守能力好,战术意识强,那么全队就会活跃起来。现代篮球运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打法变得快速、勇猛,防守变得富有威胁性。南斯拉夫国家篮球队教练尼格里奇说:“一个队防守威力大了,就有很多便利条件,防守坚实可靠,没有后顾之忧,进攻也就会得心应手。”他又说“防守好的队员,一般进攻也好。”可见篮球运动中,防守是相当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篮球发展的趋势,防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参加的6场比赛中后卫、中锋及前锋技术统计指标与对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缺少主力中锋姚明之后成绩有所下滑,但精神风貌可嘉,与欧美强队之间的差距在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刘磊 《林区教学》2009,(2):91-93
中锋是球队里身材高大的队员,在篮下大面积移动进攻有强大的威力,而且能积极争夺篮板球,制造进攻机会,弥补防守漏洞。基本技术过硬是提高中锋的得分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胡仲秋  李志鸿 《考试周刊》2013,(91):113-113
抢篮板球的多寡,是衡量中锋队员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锋队员抢进攻篮板球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中锋抢进攻篮板球能增加本方的有效进攻机会,增强外围投篮队员的信心,有效抑制对方的快攻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五级评分法和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对北京奥运会女篮前八强球队的优秀中锋队员进行比赛能力综合评价和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划分,得知:中国女篮优秀中锋队员陈楠,综合比赛能力已达到世界女篮顶级中锋的水平;技术相对全面,但特长技术不明显,需要加强特长技术训练;在篮板球、失误和被侵犯技术指标上排名靠后,在以后训练和比赛中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各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后卫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进攻技术指标相比竞赛对手有相当差距;前锋队员只在3分球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及命中率的技术指标高于对手,其它技术数据统计都比竞赛对手差;中锋队员得分、罚球、篮板指标优于对手,失误略高于对手,助攻略低对手,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以及篮球技战术的普遍提高,球员在赛场上的位置也越来越模糊,中锋球员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变化。虽然中锋已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但依然是球队的中流砥柱,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研究中锋进攻技术方法和特点,为我国高校培养中锋队员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趋势是前锋队员的进和防守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针对北京女篮前锋进攻能力的特点及前锋队员之间进攻的差距,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2013-2014赛季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常规赛北京队的优秀前锋球员进攻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优秀前锋球员在进攻端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进攻的特点,并针对北京队在前锋位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男篮及对手在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前锋队员实力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身高上较对手存在优势,防守篮板球与盖帽两项指标数据存在着优势,得分效率优于对手,助攻能力、控制球能力、传球能力较强,但是中国前锋队员在高强度的贴身防守中进攻篮板球方面存在着差距,亚洲男篮前锋队员防守风格呈现出防守凶狠性的趋势,结合中国队与对手的实力本文并就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篮球比赛队员在位置上可划分后卫、中锋、前锋,优秀的后卫队员在比赛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特点和比赛临场情况合理选择投篮位置和方式,对NBA职业联赛优秀后卫投篮方式选择进行研究,为以后针对后卫队员的篮球训练和比赛进行指导。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针对NBA职业联赛优秀后卫投篮方式进行研究,找出作为一名优秀篮球后卫在比赛过程中进攻投篮选择的位置和方式不同和共同之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优秀后卫队员对抗性强,而且内线外线进攻手段多样,在二分球投篮方面更多的选择突破上篮和运球的急停跳投,在三分球投篮方面更多的选择运球急停投篮。这些优秀后卫队员身体控制能力和进攻投篮能力非常优秀。  相似文献   

20.
带你去看NBA     
NBA的全称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国家篮球协会。1947年正式成立。每一支队伍有五名队员(players)上场(court),他们分别是两名前锋 (forwards),两名后卫(guards)和一名中锋(center)。两名后卫构成了后场 (backcourt)。他们又分为主力后卫(point guard)和组织后卫(shooting guard)。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