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发展逐步成熟,已成为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和毕业生求职投递简历的交流平台,同时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天地,使得就业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信息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交流,这是摆在所有从事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要求建立国家、省、高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以支持和带动高校各项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这一级要通过信息网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结合我国高校就业网站建设的现状来具体论述一下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市场化,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就业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激发毕业生的创业意识等相关工作成为推进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人才需求饱和的矛盾日渐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各地方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客观的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杨丽莉 《成才之路》2013,(22):42-42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国家和各高校都在开拓新的途径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工作就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注意指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收集职业信息,甄别职业信息,整理职业信息,培养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及分析能力,并指导毕业生进行自我信息收集,帮助学生走好求职择业的第一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牵涉社会稳定、人们幸福感,加之高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家庭希望,也承载着社会期望。在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信息不对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广大学生不知如何求职就业等问题。因笔者从事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本文拟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探讨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重视校友资源开发 促进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好坏也被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的要求,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几年,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高达97%,其中,通过校友资源,解决学生就业的就占了75%以上,实现了较好的就业率和比较好的就业流向。重视校友工作,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促进毕业生就业,是我校开拓就业市场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设好大学生的就业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应该关心的问题,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目前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站信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互联网却早已溶入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溶入了所有的高校校园,溶入了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社会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网站如火如荼,但真正针对和适合高校学生获取校园招聘信息的网站却极少。所以,高校就业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建设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主要的就业方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业信息的时效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为了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我们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港"网站。为毕业生、用人单位与学校搭建了一个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开辟了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作为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着巨大挑战并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国家教育部、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支持下,多年来上海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随着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的作用逐步凸现,市、校两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服务手段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信息服务从有形市场、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认识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这为畅通毕业生就业之路提供了重要、及时和有力的指导。而农业高校如何做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也无疑成为当前和今后就业工作中关键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一、农业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在宏观大学生就业前景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会更加困难,特别是农科类学生的就业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农业高校的毕业生到基层建…  相似文献   

12.
近日,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召开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提出2005年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确保就业率不低于2004年85.36%的同期水平.为努力提高云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云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这项目标,表明了云南省政府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迫切问题的决心与信心,但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涉及了学生、高校及社会三个方面,任何一环脱离,都会给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意欲单纯地指望政府提高就业率,而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高,那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河南省高校就业网站与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全面对接2009届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渠道又多了一条。10月31日,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办下发通知,要求全省高校就业网站与全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共识。就业难无外乎是"好业难就"或"无业可就"。这其中既包含有机会不均等、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包含有毕业生个人不适应的原因。高校就业工作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刻分析就业供需双方的现状及问题成因,从提高自身就业工作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着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现阶段高校学生人事档案工作服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丰富档案内容、普及档案知识、依托软件平台、建立电子案卷四个方面来探索推进学生人事档案建设,使其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改进,并要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减少思想障碍和压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采取多渠道、多种类的就业方式,建立多方位、多形式的信息机制,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环境和条件,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以促进和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构成高校全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就业工作的全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心。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并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信息的反馈研究比较少,不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工作情况。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信息反馈是当务之急,提出建立一套毕业生信息反馈内容和平台,使高校毕业生反馈机制能够可持续运行,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就业部门提供详实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已被视作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必然会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不断拓宽思路,更新手段。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息从哪里来?哪个信息渠道更重要,发挥的作用更大?图1中的数据给出了毕业生们的回答。有53.5%的毕业生表示就业信息主要来自于学校就业网站,16%的毕业生表示主要来自于其他就业网站,这两部分共占样本总量的69.5%,这充分说明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媒介,从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学校发布就业信息两方面来说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大学生对互联网如此的敏感和重视,提示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应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媒介,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继互联网之后排在信息来源渠道第三位的却是家庭及其社会关系,占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