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及培养的模式相比,大类招生及培养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类招生及培养为例,在大类设置、大类分流政策、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提供合理化建议,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李念 《教师》2014,(17):16-17
大类招生培养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大类招生培养中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对做好大类招生学生培养的意义和优势,并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专业分流的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现状,针对我国高校在实施该模式过程中出现的瓶颈,结合福建某重点建设高校的实施效果,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备的师资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关键,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利于高校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下亟须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实施大类招生可以从制度层面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对建筑类专业下的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1+1+2"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八大课程模块,强化线上教学等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6.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详细分析大类招生和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实际发展,本文讨论了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有利于规避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按需培养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困难,冷热专业发展失衡,专业分流前后学生管理衔接不协调,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适应现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等。文章从优化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健全专业分流制度、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中出现专业失衡、课程体系不合理以及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结合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很多高校的财会类专业是专业分流的热门专业,培养应用型的高级财会人才,必须提高财会专业实习质量,需要构建符合大类招生目标的财会专业实习模式。在分析现有专业实习方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UTSC"专业实习模式,即学校(U)、教师(T)、学生(S)、企业(C)四位一体的财会类专业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