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作为一种利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矫正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论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社会理念中的共同标准,同时也受制于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结构。它的正义取向体现为平等、补偿和发展三个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必须有效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教育权责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周艳 《文教资料》2008,(1):73-74
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既是相互统一促进的关系,又具有非直接相涉性,这是由于二者本身以及决定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根据罗尔斯的民主平等制度,在教育领域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正义方式就是允许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但前提是这种分配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分配正义是一个涉及如何在社会群体及个体中间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更为公平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关教育的分配正义之理论,主要关注封闭社会中的稀缺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在封闭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的正义取决于分配的程序公平,并且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那些天资优异的年轻人。社会基本结构的封闭性,使得因教育而形成的个体特殊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但是在开放的社会里,关注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理论就会面临因个体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带来的权利享有而职责缺失的困境。因此,需要根据开放社会的正义环境,在传统的教育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把有关与能力实现有关的职责分配纳入到教育资源分配的题义之中。  相似文献   

4.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从表层看是政府根据各种情况将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实际上在其背后存在着对公平、正义等问题的理解。当下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呈现梯形发展,这样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差异加剧,违背教育正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用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诺齐克的“持有正义”以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等正义理论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哲学基础的分析。有益于发现适合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政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基础教育择校制度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其教育券和特许学校制度,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平分享,为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也应该建立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教育学校选择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选择需求。  相似文献   

6.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正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的制度公正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统筹的重要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统筹应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与补偿原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正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的制度公正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统筹的重要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统筹应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与补偿原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民主)得益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利益的公平享有。一般而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的权利价值更加符合教育公共政策的特点,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以程序公平促进结果公平。本丈认为,应设计多维入学制度来推进基础教育公平,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确立并保证基础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确立均等分配教育资源的制度;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和激发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的权利价值更加符合教育公共政策的特点,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优质教育公平时期的到来,承认正义从微观过程中弥补分配正义的相对优势作用,逐渐获得认可。相对于偏向宏观制度保障的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将实践教育公平的重点置于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和满足,从祛除蔑视和促进承认两个维度构建学校内部公平体系。尊重学生基本权利、满足爱的需要、开放评价体系、承认多元能力,是实现学校内部公平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效用、正义、承认: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教育的公共品性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利益博弈而自发地生成,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必须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才得以实现。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既要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教育促进社会、社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也要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视角,以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地分配;同时还要强调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承认维度,通过平等身份的文化认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而避免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效用、正义、承认共同构成了教育资源合理性配置的三个维度,同时也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教育》2010,(1):32-39
引言: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确定了个人职业能力的适应方向、限定了个人职业选择的空间,其所体现的是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被认为可能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鉴于社会专业化人才需要和职业竞争的现实,职业导向下的教育结果不公平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应通过制度设计优化来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包括教育竞争标准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和教育的职业选择过程公平。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手段,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以正义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最后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群主义理论为我们在中国语境下审视教育政策的正义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社群主义的理论视野里,正义的教育政策既要保障教育资源的自主与公平分配,还要引导社群走向公共的善。正义是社群成员的共识,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是正义的教育政策生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发展中人们往往将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制度等等同于教育正义,忽视学校教育中长久而广泛存在的情感排斥、价值否定、身份拒绝等教育不公问题。霍耐特承认理论认为,承认是社会正义的价值所在,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相互确认。为此,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教育正义缺失问题,在重构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和教育内容中解决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身份排斥、价值否定、情感冷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权利公平、平等是一社会正义的底线,但是我国由于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教育资源城乡、地区分配严重不均,普通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严重侵蚀,特别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能享受当地的教育资源,不能有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以上海和安徽为例探究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领域——异地高考,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实现"教育平权"。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制度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忠 《教育与经济》2003,3(2):13-16
教育制度本身是否公平合理是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设计和安排应该有利于满足人的教育需求。但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现实的教育制度公平判据就需要在个体学习能力和支付能力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点上来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