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为了探究低碳情境下制造业企业技术采纳的微观决策动力和由此涌现的宏观扩散现象,构建了环境规制下制造业企业低碳技术扩散博弈模型,以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通过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环境规制情况下低碳技术扩散的深度取决于企业低碳竞争性收益增量与投入量的差值;在此基础上,上调碳税税率、加大碳补贴力度和提高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均对低碳技术在网络中的扩散有正向作用,当规制实施力度达到一定阈值可实现低碳技术全网扩散;小规模企业网络的扩散深度对碳税税率的变化较敏感,扩散速度对规制强度敏感性较弱;大规模企业网络的扩散深度对碳补贴力度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化较敏感,扩散速度对规制强度敏感性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对竞争创新扩散探讨不够深入,更鲜少剖析采纳者的特征和采纳者互动对竞争创新扩散格局的影响。使用稠密人际网络拟合创新的潜在采纳者网络,使用多智能体建模仿真方法定量分析了当同类的两种创新同时进入市场扩散时,采纳者的创新性差异、采纳者互动形成的网络结构、以及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变化对竞争创新扩散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p-GNC网络的平均度越小、网络越聚集,越有利于技术升级慢的创新,且网络平均度对竞争创新扩散格局的影响更大;局部网络效应越强、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升级慢的创新;在局部网络效应强的网络中,网络结构对竞争创新扩散格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强  庄新田 《科学学研究》2007,25(5):1018-1024
 根据WS小世界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从规则网络到随机网络的一系列扩散网络图,通过虚拟采纳个体的决策过程,研究了网络结构与性质对创新微观采纳和宏观扩散的影响。不同于已往的研究,本文将创新采纳与创新扩散统一起来,运用复杂网络的方法,研究了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小世界扩散网络;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决定一个成功的扩散过程;网络的簇系数决定扩散的最终水平,而网络平均距离决定扩散速度;网络个体间的异质性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4.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2011,25(8):6-9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微观扩散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创新扩散,研究表明网络效应特征、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特征是决定网络外部性市场创新扩散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因素。网络效应特征对创新扩散正向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网络效应的类型(直接或间接网络效应)和强弱。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则存在"临界点"现象,且上述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创新扩散的影响还会由于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6.
创新扩散研究经历了关注宏观扩散速度、微观扩散程度和社会网络中的创新扩散3个发展阶段,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扩散呈现出与传统环境下截然不同的特征,而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介绍了创新扩散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社会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连接、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效应等对创新扩散的影响,辨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创新相对优势、先发优势、定价策略等产品因素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效果与传统环境下的区别,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首先结合TOE框架理论与创新决策过程,探讨基于Agent的创新扩散模型与Bass模型的内在联系,构建基于Agent的BIM技术扩散模型,其次利用Netlogo软件对BIM技术扩散进行动态仿真,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对建筑企业采纳行为的影响,预测BIM扩散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提高扩散速度,但不能扩大扩散范围;BIM技术进步系数、网络平均度对BIM扩散起着积极稳定的影响;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削弱建筑企业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利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下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链式过程中创新提供者与潜在采纳者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二者间相互作用对宏观扩散的影响机制。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下将低碳技术创新的转移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系统才能达到低碳技术创新成功扩散的理想状态;政府规制下对创新提供者和潜在采纳者实施补贴和减税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有显著正向作用,但采取惩罚措施易导致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结合TOE框架理论与创新决策过程,探讨基于Agent的创新扩散模型与Bass模型的内在联系,系统归类及分析BBIM扩散影响因素,研究并构建以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为变量,个体采纳为结果的BIM技术扩散模型.利用Netlogo软件对BIM技术扩散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复杂网络上的BIM技术扩散特征及扩散趋势.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初始成熟度显著影响扩散速度,但并不能扩大扩散范围;BIM技术进步系数、网络平均度对BIM扩散起着积极稳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够削弱建筑企业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领导者-追随者混合结构模型的创新扩散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用经济学中领导者、追随者的概念,建立领导者-追随者混合结构模型来研究创新扩散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和追随者区别在于他们创新采纳行为的驱动力,而不是他们采纳时间的早晚。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扩散速度不是单调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最后收敛于领导者的采用速度;扩散过程中存在“高科技裂谷”现象;领导者在创新扩散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 model of change in urban context to map key steps towards changing an institutional logic: How can new ideas that aim at changing the dominant logic become practice in a city?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process of institutions, thereby bringing together areas of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processes, and transformation. Our model interlinks invention, innovation and adoption of new institutions to achieve a new institutional logic for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city. We introduce ‘workset’ as an interim step between action and practice and identify local adopters as key for diffusion. We illustrate our framework using a case study of urban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of a German cit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oles of local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 and local adopters partly overlap, that worksets are crucial for broader diffusion of new institutions, and that a robust design supports the adop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2.
随着Web2.0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虚拟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的特性,英国伦敦骚乱以及刚刚爆发的俄罗斯游行事件,煽动者均借助社交网站进行舆论散播.网络舆论愈发成为影响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若不对网络舆论给予及时关注和正确引导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如何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是新时期对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新挑战.本文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是否需要引导?(2)如何加以引导?为此,首先提出网络舆论事件是否需要引导的3种研判方法,若加以引导,则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舆论领袖及潜在关键人物进行探测和挖掘,给出引导策略,为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科学和定量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生态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存在采纳水平不高、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生态创新扩散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系统梳理近20年以来国内外生态创新扩散相关文献,总体上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政府规制对生态创新宏观扩散规律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视角逐渐拓宽、方法不断丰富:在生态创新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上,学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视角,重点运用创新理论、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剖析政府政策、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企业资源和能力等四方面因素;在生态创新扩散机理上,采用了建模仿真、案例研究、二手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多元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结论指出,未来可以在对生态创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直接测量的方法,从微观视角对企业生态创新采纳的过程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理清企业生态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关系等方向进一步探究,以补充当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同时为推进生态创新在我国实践中的扩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A key element in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on is addressing the knowledge gap caused by its introduction in practic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ontext in which information is searched, found and retrieved, reviewing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 work,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cogni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s result of an extensive review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adoption of online learning design systems in education and on information behaviour, the study proposes a social adoption of innovation model,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ocial networks, and features innovators and adopters of innovation that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participate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The study also proposes two symbolic equations for general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seeking skills that reflect the contribution of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the type of skills that are needed as part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①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大V名人"与其粉丝构成的"松散型"网络,向大V名人的粉丝扩散;最后,辟谣信息经由大V名人的粉丝,在粉丝与其好友的"紧密型"网络中扩散,直至消退。②辟谣信息扩散网络在三个时期的密度均较小。③与微博谣言扩散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微博辟谣信息的扩散主体之间并没有互动,仅表现为单向传递关系。④相比政府官方微博而言,"大V名人"转发辟谣信息所带来的效应更能够激起受众对辟谣信息的精神共鸣,更能促进辟谣信息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upon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literature, this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three contextual variables (organizational readiness, expected benefit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KMS) adoption (or continue-to-use) decisions. Utiliz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20 senior executives in large Taiwanese firms,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the research model are test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rganizational readiness, expected benefit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influence KMS adoption (or continue-to-use) intention.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adiness and KMS adoption (or continuance) intention is greater for potential adopters than for current adopters. Theoretic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model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KMS adoption (or continue-to-use) across potential and current adopters. From the managerial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should provide valuable guidelines to companies potentially wishing to adopt KMS by overcoming potential obstacles, and thus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during the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stages.  相似文献   

17.
孙冰  毛鸿影  康敏 《现代情报》2018,38(6):144-156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方位描述和揭示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创新扩散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时空分布、重点国家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被引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创新扩散领域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结果/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在创新扩散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采用Bass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新产品销量进行预测,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微观层面采用模拟仿真方法来分析创新扩散的演化行为;创新扩散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创新技术的接受与采纳、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创新扩散动力、创新扩散模型及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扩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传导器和放大器。通过将影响创新扩散的距离变量从传统的空间距离扩展到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从多维距离视角分析了创新扩散的分布特征。通过理论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创新饱和扩散的静态结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多个企业集聚区构成的“岛屿”状分布,这些“岛屿”是逆邻近扩散形成的“种子企业”邻近扩散的结果;在时间距离上呈现出同一区域内采用时间的邻近性和不同区域之间采用时间的离散性;在社会距离上呈现出所有采用方与直接扩散源之间的邻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