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翻译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翻译过程中,很多错误的翻译都是由于译者不了解源语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或者没有充分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所造成的。因此,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本文将主要讨论研究生活环境、习俗、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注释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语际转换过程,通过这一转换,把原文语言形式载有的全部信息用译入语的语言形式再现。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原文信息(communcation load)的忠实再现。但是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障碍,翻译很难做到语义等值,也很难在译入语与译出语读者中引起毫无二致的反应,尤其在碰到文化特有现象的时候。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语义损失甚至曲解。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翻译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翻译过程中,很多错误的翻译都是由于译者不了解源语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或者没有充分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所造成的.因此,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本文将主要讨论研究生活环境、习俗、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交际活动。翻译可视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在译者和读者之间,实现最佳的跨文化交流,值得探讨。本文从语域的三维变项:语场、语势、语式的角度,分析在具体的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如何根据具体的语域,选择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与语言、翻译的关系入手,认为翻译是一种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语际转换过程,其关注的焦点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虽然不同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差异,但这些文化屏障大多是可以跨越的,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商务英语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经济、文化、语言的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文化因素在源语语篇向目标语转换的特殊功能。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词语的处理和句法的处理同等重要。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不仅要注意词语和句子层面的翻译技巧,更要注重文化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活动,其目的不再是语符间的转换,更是传递源语信息、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转换.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翻译障碍产生的大多数原因就是文化差异所致.本论文从归划和异化两个翻译策略入手,讨论了正确处理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纠结.  相似文献   

10.
郝现文 《文教资料》2007,(36):52-53
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句子、语篇等。翻译不仅仅是一项纯粹的语言活动,还牵涉到各种非语言的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译者能否解决好翻译的文化差异问题,关系着译文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乐园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04-106
"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自其提出以来主要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创造性叛逆对以广告翻译为代表的应用翻译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着重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提出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翻译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在广告翻译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旅游资料英译中要解决的难题。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认为旅游资料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其核心是读者,其英译而应以传递信息为第一要务。结合汉译英旅游资料,对功能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译者在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原文的核心信息,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灵活运用增译、省译、改写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较好的沟通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的翻译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反思,作者认为:传统的翻译本体定义具有片面性、其价值论存在缺陷,不能解释翻译活动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并指出,翻译研究应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结合、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结合。只有这样,翻译研究才能健康发展、翻译批评才能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目的论谈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字幕翻译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让观众理解和欣赏外文影片.  相似文献   

15.
四字格结构是最具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四字格俯拾即是,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其英译应以语义相符,功能相似为客观依据,尽可能使译文贴切、自然、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是对固定意义的发现,也不是语言之间按照客观规律的机械转换。既然原文和译文之间不是一种因果决定关系,那么译者就是自由的:在各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和决策。既然译者享有自由,那么翻译研究中就存在一个伦理层面,就需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译者的自由意志做出评价,开展批评。从否认译文是原文的镜像反映,到讨论译者的道德责任,这是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应有之义。在解构主义者看来,当代译者的道德责任就是解构中心,拆解同一性,维持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名词在翻译时是否含被动意味一直为译者所感到困惑。本文在此作出简要分析,重点是对所供材料的语义环境作了阐述,作者建议判断名词的主被动意味着要根据其逻辑内涵并区分是施运还是受事行为。  相似文献   

18.
编译微观策略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时代需要提倡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翻译方法。分析了属于翻译变体中编译的微观翻译策略,探讨了增、减、分、合、缩和调的运作机制,指出它们的本质是突出原文中心内容,有的放矢地翻译,最充分直接地为特定的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感想式的”翻译批评往往只针对个别词汇、词组、句子、段落的翻译;翻译批评要摆脱“感想式的”困境,就必须能够从语篇的角度对比原文和译文,合理的翻译批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翻译批评一方面要判别个别词句的准确与否。另一方面又要建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从语篇的角度分析、对比原文和译文。这样才能对译文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蒋知洋 《海外英语》2014,(9):177-178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a process of the interlinguistic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realized by the information encoding and decoding.Encoding and decoding,cognitive practices operated in objective contexts,are inevitably of selectivity ascribing to the restriction of contextual reasons.The translator as the intermediary agent connects the original author(encoder)and the target readers(decoder),shouldering the dual duties of the decoder and the encoder,for which his subjectivity is irrevocably manipulated by the selectivity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