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重要精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首先需要培养国民对法律的信仰。信仰的多元是中国的特点,中国当前面临着信仰危机。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的权威,使国民参与到法律治理的过程中,是培养国民法律信仰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国家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法治观念的国民。对此,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律教育应及早进行.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应将国民法治素质培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使法律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学校中的法律教育,提高国民的法治素质,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充裕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周贵才 《文教资料》2014,(33):139-14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提高国民的法律素质,对高中生加强法治教育势在必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讲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守法维权能力、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等角度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司法独立构成了美国作为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基础,而美国国民所具有的法律至上精神对造就一个理想的法治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世纪下半叶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令美国人 自豪的法律至上精神发生了嬗变,正在走向它的极端一新法律至上主义,并由此引发了“诉讼爆炸”现象和法治危机,我国在向着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时,应该参考美国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情境下,中国日渐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法制改革道路,于是移植西方文明国家的法律成为优选。但是改革中的问题,却一再提示我们要注重中国国民心理,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惯性,正确处理外来法律与民众心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法治国家在面临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状态下,遮蔽民生,限制和克减基本人权应当遵从一定的法律和准则。从紧急状态下的宪法视角来看,国民基本人权保障与受限,限制国民基本权利和相关人权保护的理据,应遵循紧急状态下公益性条款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原则、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受限的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7.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要在全体国民中普遍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的社会环境,但现实社会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不良现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在全体国民中普及宪法和法律意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功能错位与法律教育缺失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民主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国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形成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对宋代文化体制的考察中,体悟到权力的分化与制衡的重要性,以法律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可有效推动民主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法治国家的实现.文章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法治建设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与宗教联姻而生的法律信仰是西方法治得以确立和生长的观念基础,法治之所以首先在西方获得理论证成并付诸实践,与西方国家特有的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传统有关。作为后发法治国家,我国应以史为鉴,牢牢把握法律信仰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尽早实现国人百余年来梦寐以求的法治国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习惯法信仰浓厚、宗教法信仰普遍、国家法信仰欠缺是我国少数民族法信仰的现状。少数民族法信仰具有国家法信仰的整体差异性、民族习惯法信仰的普遍性,法信仰的多层次性,法信仰的多元性等特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必须树立起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法的权威,提高他们对国家法的信仰。培植少数民族国家法信仰,对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的繁荣、发展、稳定和统一,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国际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宪法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其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我国的这种保护从照抄照搬到引用宪法权利、承认宪法权利,体现了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逐渐在我国确立的过程.中国要建立宪政制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违法责任,在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笔者认为,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制裁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违法行为,势在必行。它的设立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龄者在行使自主决定权时面临双重问题,即社会背景问题和制度本身的问题。分析高龄者自主决定权所产生的法理基础,建构一个充分尊重高龄者意志的替代决定法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通过借鉴国外,我国必须在尊重与保障高龄者自主决定权基础上对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结社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在民主法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与公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利益统合的重要的法治原则与制度设计。笔者根据对我国当前结社活动普遍兴起和立法滞后的现状分析,认为有必要围绕《结社法》的制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结社活动;改革现行社团管理体制,实行由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向政府间接管理和行业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转换;加强结社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借鉴西方法团主义的制度理念,以促进我国社团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标志,它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法治化必须解决:通过立法健全政治体制、完善政治参与主体立法、提供公民多种政治参与途径、加强司法制度特别是重视程序法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刑法司法解释,一些解释中存在违法现象.如最高司法机关对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使全国很多地区盗窃罪定罪量刑的认定标准都存在巨大差异,实践中同样性质的盗窃案件在不同地区管辖,就会出现罪与非罪和量刑上的不同后果.这种违法现象引发的法律后果,第一,是对<立法法>的违反;第二,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背离.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违法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主体混乱、内容越权、非法授权等.要解决刑法司法解释的违法性问题,就要强化刑法立法解释,并对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内容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